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几个重大问题的建议
省政府参事课题组
//m.auribault.com 2016-06-23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需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00元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五大理念”为指针,在广开门路与深挖潜力的结合上下功夫,在内部转型与外部转化的结合上出实招,在内涵发展与外延拓展上多努力,积极扩宽增收渠道,大力开发增收空间。根据调研,现就促进农民增收的几个重大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在“三业并连”上发力

  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形成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要“融合”,首先是“并连”,而且要连紧,才能融合。“三业”并连、融合发展,必须大力探索推进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农旅融合和全产业链融合等多种融合模式,使农业与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形成“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使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必须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效解决农民“贱卖”市民“贵买”的问题,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文化的独特性、绿水青山的生态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农民创业就业开辟新空间。

  推进一二三产业并连融合,必须注意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三业并连并举融合发展的增值效益。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要把是否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二是工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和三产融合,决不能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省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具体的监管实施办法。三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更需要一二三产业主管部门要形成合力,有关资源要共享,有关扶持资金要真正整合。

  在“三优并举”上着力

  (一)优化模式。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最终要增效益。近些年,我省各地瞄准市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开发特色经济,探索出了很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其中稻田综合种养增效增收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现在单纯种植水稻的效益不高,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效益是单一种植水稻的3-4倍。据测算,全省适应开展综合种养的稻田有600万亩,目前已发展到270多万亩,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二)优质产品。围绕人的要求进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质量优良的产品供给,既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效益的本质要求。同样一斤大米,一般约2元多一斤,而特色生态种养的有机稻米20元左右一斤。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多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大力生产和发展个性化、有品牌、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动力更强。我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已有很好基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打好组合拳,大力实施标准化,严格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监测监管,使“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统称)持续稳健发展。

  (三)优良农艺。农业要高效,就必须降耗;农民要增收,就必须节本,节本也是增收。良种必须有良法配套,优化模式、优质产品必须有优良农艺支撑。优良农艺的基础和关键是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本增效的主要方向:一是提升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质量,降低相对成本;二是合理优化土地、劳动力、机械、化肥、农药等投入要素结构,探索不同作物品种,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最优组合,重点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以机械和智能装备替换人工,降低人工成本;三是改善资源利用方式,大力推广节水、节地、节肥、节种等新技术、新方式、新装备,加快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实现 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肥施药用水,把传统式、经验化、盲目性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向现代化、科学化、精准化,降低资源利用成本;四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把生产经营成本摊薄;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提高产出水平,冲减部分成本上涨。

  同时,各级政府要在推进农业降本增效中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在“三中并重”上给力

  (一)中部群区要“中部开花”。中部群区主要是指荆州、荆门、随州、孝感、天门、仙桃、潜江,襄阳的襄州、枣阳、宜城,宜昌的枝江、当阳、宜都,咸宁的嘉鱼,黄冈的沿江县市区。对这一地区要综合施策,使之“中部开花”。特别是在政策上,要考虑如何提高种粮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二)中间群落要“中间凸起”。中间群落既不在贫困山区,也不在城郊,既不沿路、沿水,也不靠镇靠厂,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业结构单一,收入门路狭窄,有些地方“三体”缺乏(没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集体经济实体,没有青壮年农民生力军群体),“三基”不强(基本增收门路的再生力不强,基础设施支撑力不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三荒”突出(农业荒芜,农村荒凉,留守儿童学业、教育荒废)。对这一群落农民增收,重点是培训新型农民,培养专业带头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使这些比富不足、比穷有余、增收较难的中间群落凸起、奋起。(三)中等收入群体要“中等偏上”。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全省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将大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重大薄弱环节来抓,形成橄榄型收入格局,使农民持续增收有稳固的基础。 (执笔人:李新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