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浙江“新松计划”的十年有益经验
金兴盛
//m.auribault.com 2015-11-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更多

  浙江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松计划”,是我们落实“文化人才工程”创新举措中启动最早、持续最久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至今已整十年,涵盖了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话剧等各艺术门类,累计实施各类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150多个,培养和资助青年艺术人才1500余人,打造了一支崇德尚艺、服务人民的青年艺术人才队伍。

  通过实施“新松计划”,浙江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富有潜质的青年艺术人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蔡浙飞、浙江昆剧团的曾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包峥剡、温州瓯剧团的方汝将、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杨霞云等一批优秀青年表演人才,在“新松计划”培养下脱颖而出,成为浙江舞台艺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浙江京剧团的翁国生、浙江交响乐团的邬娜、温州市艺术研究所的蒋胜男等一批中青年创作人才,在“新松计划”扶持下施展才华、崭露头角。浙江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郑培钦、浙江首个魔术世界冠军戴滨淳、全国“牡丹奖”十佳青年培养对象贾冰等一批青年艺术骨干,在“新松计划”资助下举办个人专场,成为各艺术门类的未来之星。“浙话新势力”、浙京“五朵金花”、小百花“新生代”、杭越“五朵梅花”、浙婺表演新梯队,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艺术群体竞相涌现,浙江舞台艺术后继有人、充满活力。

  通过实施“新松计划”,浙江探索和建立了一套结构合理、富有实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一年一次的青年戏曲演员大赛、青年歌手大赛、青年话剧演员大赛、青年演奏员大赛等,搭建起各艺术门类青年艺术人才勤学苦练、比学赶超的平台。每年一期的青年戏曲演员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是最早尝试名师带徒、名家传艺的人才孵化平台。3年滚动培养的省属拔尖艺术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探索,发现和推出浙江舞台艺术的未来领军人物。全省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破解了编剧人才青黄不接的难题,扶持资助中青年编剧人才剧本创作,锻造着一支本土编剧人才队伍。

  通过实施“新松计划”,浙江带动和形成了一系列覆盖完整、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品牌。继“新松计划”后,浙江省文联、省作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也推出“新峰计划”“新荷计划”“新光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了青年文艺人才培养的“浙江模式”。“越华如水”青年越剧演员专场、“新松吐翠”青年话剧演员专场、“五朵金花”青年京剧旦角演员专场、“龙腾虎跃”青年京剧武戏演员专场、“七彩舞秀”青年舞蹈演员专场、浙江交响乐团青年演奏家专场、浙江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专场等各类艺术专场年年举办,已成为受观众喜爱的品牌活动,也成为助推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

  “新松计划”十年之路是在改革探索中奋力前行,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首先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使浙江省上下形成重视关心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的“新松现象”,十年来浙江紧拽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牛鼻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十年悉心育人,上下齐心共推“新松计划”。各级艺术院团和院校积极参加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让“新松计划”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形成体系。而在实施过程中,力求每个项目和活动都有成效。如针对拔尖艺术人才短缺的困境,率先启动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一人一策,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对两批5人实施重点培养。针对编剧人才匮乏的问题,启动全省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开办全省中青年创作人才舞台美术高研班、作曲高研班,计划开办导演高研班、制作人高研班、编剧高研班。精准破题,重实践、出实招,是“新松计划”的宝贵经验。其次是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形成了青年艺术人员拜师求艺、勇攀高峰的“新松品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全省青年戏曲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一办就是十年。十年间,名师带徒、强化训练,尚长荣、裴艳玲、汪世瑜、陈少云、朱世慧、茅威涛等戏曲名家亲自传艺授课,将他们积淀丰厚的艺术造诣和艺术精神传授给青年演员,让年轻人掌握表演艺术真谛,更明白了“戏比天大”的道理。

  “新松计划”十年的有益经验,将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与格局,进一步打造一支德艺双馨、朝气蓬勃的文艺新浙军。(作者系浙江省文化厅厅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