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文化链接中国与世界:“一带一路”唤起民族文化骄傲与认同
//m.auribault.com2015-06-01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毫无疑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平与友好的国家,始终本着宽厚待人的态度与世界相望,但是这种内敛与隐忍在近代的战争中演变成了怯懦和谦卑,转而成为崇洋与恐洋,渐渐地对自己原本拥有的大国自信发生了动摇,从世界的中心游离出来。加上无数灾难与战火的侵犯,各类运动的洗劫,尤其是近代西方列强的强势侵犯,中国人对于自身文明与文化的认知也发生了转变。一方面盲目地迷信与崇拜西方的文明,一方面痛彻地批判自己的历史与根脉,失去了对原本应该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近百年来,中国人对于物质与精神层面追求的标准无不以西方标准为准绳,以西方之发展为目标,失去了对自我的判断与信心。即便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腾飞,尽管如此,也无法彻底改变多数人的心态。归根结底,还在于失去了文化的根基与精神的寄托。因此,恢复中国民众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恢复中华民族敢于担当的决心,重新建立文明大国的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在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世界格局重新调整的当下,唤起民众对于本民族的骄傲与认同是当务之急。也因此,“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开启,不仅可以重现丝绸之路的信心与姿态,还可以唤起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一带一路”也将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作为主要的途径与手段,符合中国在和平中恢复并崛起的心愿。而民众只有在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内涵,继承传统优秀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根脉的前提下,才能使整体国民素质得以提高,得以凝聚,进而增强不同国家、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开启新的丝绸之路的同时,中国的民众也要学会以平和宽厚的心态去对待其他国家不同的文明,平等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包容不同民族的差异,建立大国的宽容心态,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树立自我尊重的信念,敢于承担,勇于表述自己的态度与立场,才能真正融合到世界的新格局中,承担起文化大国的责任与角色。而民众的整体素质与思想境界乃至精神风貌也需要提升与改观。所以,在“一带一路”上,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象,并且在世界的舞台上成为重要的角色。走出去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就像当年的张骞,带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思想,带着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带着中国多民族的元素与文化遗产,去交朋友,去理解世界,关心世界,而且加入不同的对话行列,通过多渠道的沟通构建国与国之间,民众与民众之间和平互惠的持久联系。

  走出去不仅仅是寻求经济与贸易的合作,更多的是建立情感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需要突破区域地理的限制,用文化链接中国与世界。因为当年的丝绸之路,串起来的不仅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于邦交,更重要的是,它连接起了各国民众的情感与友谊,在文化的桥梁之下,也建立了经济的合作与互惠。

  201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道,将三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这就是一个软实力构建的成功范例。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郭旃评价,三国联合申遗的成功,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框架和历史渊源,做出了有力的铺垫和证明。也证明了一点:国土有界,文化无疆。

  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共通的,对于和平的向往也是共通的,无论生活在那一块土地上的人们,都希望世界和平,生活富足,而这种理想只有在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在这个世界的大家庭中,中国民众应该主动融入到世界的舞台中去,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美,思想之美,物质之美,文化之美分享给世界,展现给世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