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政府部门“躺枪”背后是对精准扶贫的期待
林琳
//m.auribault.com2016-01-0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们纠结的不是老汉领到超短裙这份过冬福利,而是有些基层工作人员在扶贫帮困上的不走心、不负责。有人说这叫“细节性伤害”,不无道理。包括扶贫帮困在内的各种惠民政策的落实,也像射击一样,优秀射手不能满足于五六环、七八环即可,而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完美击中靶心。

  据1月4日《三秦都市报》报道,近日陕西岐山县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鲁家庄村的孙先生替自己卧床多年的爷爷领回几件衣服,到家后发现竟是一件超短裙和一条超短裤——78岁老汉与短裙的“混搭”,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强烈关注和质疑。另据1月5日《新京报》报道,当地回应,此次捐赠系企业行为,不是政府的寒冬救济,在发放过程中也作了明确说明。该家属在公开发放物资两天后才来,大部分衣服已经发放完毕。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主要是催得紧,不允许到夏天再发放。我们确实是工作上有失误。”

  由此可见,此事当地政府部门其实是“躺枪”了——东西是企业捐的,政府部门只是代为发放而已,且当事人也承认,镇上以前也经常资助他们,发过化肥和钱。

  这些回应看来也属合理,只是围绕事件的争论、质疑在新闻刚一曝光时已然沸沸扬扬。不管此番福利的提供者是谁,在大冬天给老汉发超短裙堪称奇谈。而政府部门之所以“躺枪”,也并非毫无道理。既然是企业捐助、政府部门代发,发的又是当季用不上的东西,政府部门完全应该在发东西之前把事情交代清楚,等到质疑都来了才解释,有些负面影响已然发生了。

  从网络上一些人在事件尚未澄清、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发出的评论看,人们之所以极尽讽刺挖苦,一方面是这个冬季福利“非一般的离谱”,另一方面,则是此事件触动了人们的一些敏感神经,即媒体曝光过的一些地方扶贫帮困工作中曾出现的问题甚至猫腻儿。比如,有的地方层层截留、挪用扶贫帮困资金;各地检察机关不时查办惠农扶贫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一些帮扶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味,一些真正困难的人没有获得救助,不贫困的人却坐享福利;一些地方在扶贫帮困工作中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临时抱佛脚,吹牛忽悠“成绩斐然”,诸如此类。

  基于这些过往,当“老汉被发短裙当福利”的新闻爆出时,怎能不引发质疑?当地政府部门可能觉得冤枉,但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为那些曾经在扶贫帮困工作出过问题的地方和人员“埋单”。而此番“乌龙”的警示意义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共同认知,吸取教训,做好今后的扶贫帮困工作。在公众监督意识日渐增强的当下,政府部门更要在一些工作的细节上多完善,有时,事先多说一句话、多点耐心和责任心,就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会或闹剧。

  进而言之,公众对此事质疑的背后,其实是对摈弃粗放型工作方式的期待,是对精准帮扶、把细节做完美的期待。

  近来,中央层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注重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际上,“精准”二字之于所有地方、所有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帮扶、所有扶贫帮困政策和制度的落实,都是尤其重要和必要的一环——扶贫资金不能“天女散花”“雨露均沾”;扶贫帮困资源不能被挤占、浪费,不可弄虚作假;不能搞“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盆景式扶贫”“扶富不扶穷”等。

  实际上,人们纠结的不是老汉领到超短裙这份过冬福利,而是有些基层工作人员在扶贫帮困上的不走心、不负责。有人说这叫“细节性伤害”,不无道理。包括扶贫帮困在内的各种惠民政策的落实,也像射击一样,优秀射手不能满足于五六环、七八环即可,而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完美击中靶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