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假英雄”让哪些真问题现原形
文澜
//m.auribault.com2016-11-10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人们被利用的爱心,不会因为并不诚恳的道歉而得到修复。再有类似的“假英雄”“假募捐”,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后果的,可不是道歉就能完事的。

  “喝止偷窃遭报复,男子被砍断肌腱”——25岁小伙陈琦自述的“见义勇为”事迹被辽宁媒体报道后,引来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在一些媒体和警方仍在寻找目击者之际,这起“英雄事件”已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然而,相关部门调查却发现,陈琦在说谎。他的伤口,其实是前女友砍的。这事儿,也不是见义勇为,而只是感情纠纷引起的普通案件。

  从真英雄变成“假英雄”,从“勇斗歹徒”到“畏对前女友”,这一出“神转折”让曾为小伙子点赞叫好的公众无比尴尬。捐款、捐物、救助的背后,人们的爱心再次被消费,人们的感动又一次被消解。

  近年来,网络募捐平台日渐兴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轻松转账。不过,爱心捐助的零门槛、高效率时代,也充斥着真假莫辨、泥沙俱下的慈善乱象。各种骗子藏身其中,抹黑了爱心救助的底色。小一点的恶意,就像这位撒谎骗人的陈姓小伙,开始多半只是想逞强,身强力壮却被砍断肌腱,如果说是前女友砍的多没面子,不如网上吹牛,说是见义勇为。谁成想,“假新闻”却被真记者盯上了,还一起“炮制”出了如此荒唐的闹剧。

  进一步讲,澄清这起“假英雄”事件很困难吗?采访报道时花费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到有关部门调取下视频,走访一下当时的路人十分关键。只凭当事人一己之言,毫无旁证就匆匆写稿、发稿,这是犯了新闻急躁症。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基本担当,怎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稿子刊发出去?可见,在这起“假英雄”事件中,某些新闻工作者的底线失守也难辞其咎。

  事件发展到现在,陈姓小伙子在回复媒体的短信中称,“我都道歉完事了。”可人们被利用的爱心,不会因为并不诚恳的道歉而得到修复。此前,网上多次发生借患儿信息求助的事例,不少被曝光的当事家庭家境不错,几处房产甚至驾车旅游,还要公布账号向网友伸手要钱。很多事件都在当事人潦草敷衍的回应中没了下文,这让受骗的公众很难接受,也极大地伤害了民间救助的基础。

  慈善法已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可见,对利用人们善心进行欺诈的惩处,已有了法律依据。以后再有类似的“假英雄”“假募捐”,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后果的,可不是道歉就能完事的,相关事件的当事人也必须受到相应的追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