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常问问自己,有多少共产党员的气味
周勇
//m.auribault.com 2016-06-08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批评那些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的党员:“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共产党员的气味是什么味?是深入基层的泥土味,是带头拼搏的汗水味,是心系群众的人情味。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不妨叩问自己的内心:有多少共产党员的气味?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共产党员的气味是信念、觉悟和作风的外在反映,是发自于内心、流淌于血液、融化为人格的精神气质。

  这种气味是自然散发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在采访杨善洲时,看着他大半辈子仍然没有走出大山、没有脱离农民身份的妻子,看着他家徒四壁的旧屋,看着他十几年安身的茅草棚,看着他日记上那些滚烫的话语……她说自己始终有种“想哭”的感觉,“这个共产党员让我相信,对共产党这本‘经’,有人是真念的;对共产党的誓言,有人是当真的;对人民的爱,有人是发自内心的”。

  这种气味是可以传染的。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曾经说过,她过去信过上帝,但“上帝是什么样的?我没见过,谁也没有见过。可是我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一种真正高尚无私的人格。就是他这种崇高的精神在影响着我,使我由信上帝变成信共产党”。

  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共产党员的气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衣饰装扮的、靠作秀表演的。如果忘记了党员身份,忽视了党性锤炼,尽管昨天他们称得上是“合格党员”,党员的气味“随风扑鼻来”,今天就可能“不合格”,党员的气味要么“风味花隔尘”,要么异化成铜臭味、江湖味、大仙味等。

  杨得志上将在回忆录里写道:“在井冈山时期,红军中的党组织是秘密的,但究竟谁是共产党员,大家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原因就在于这些党员,平常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险时刻能豁出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每个党员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会作出公正的判定和比较。有的人不是党员却被认定是党员,有的人是党员却被群众斥为“哪像个党员的样子”,差别就在于其身上的党员气味有没有、浓不浓。前者是前者的荣光,也是我们党应该积极吸纳的对象;后者是后者的悲哀,给党的形象抹了黑、丢了脸。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1934年曾被当作共产党的嫌疑分子抓进监狱。当有人找陈立夫保释说情时,陈问:“你们怎么知道范文澜不是共产党呢?”答曰:“范文澜生活俭朴,平时连人力车都不坐,常步行上班,不吸烟,不酗酒,并把薪金捐给学校图书馆买书……”陈立夫听了顿时拍案:“这不正好证明他是共产党吗?只有共产党才有这样的傻子!”其实,范文澜当时并没有入党。

  今天,假如一名党员不公开亮明身份,还能让人听其言、观其行,“猜出个八九不离十”,那么,他的党员形象一定是好的,党员气味一定是浓的。(作者单位:武警河南省总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