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推进改革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薛金慧
//m.auribault.com 2016-07-25 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摘自《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这是党中央再次向全党表明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意义和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当前,在政治和经济新常态视域下,我们党继续推进改革,涉险滩、啃硬骨头,要处理的矛盾和问题繁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好四种意识。

  一是必须树立发展意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的目的。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关键靠发展。新形势下发展面临着新挑战,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为此,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五大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二是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改革的动力。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很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不断显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靠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易旗帜的邪路,最终都是死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改革新突破,必须靠大力创新,以创新解决改革难题,以创新促发展。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三是必须树立人本意识。人民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和归宿。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5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继续推进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是必须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是改革的根本保障。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作者系省社科院政法所助理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