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推广普通话也是一种扶贫
何勇海
//m.auribault.com2018-03-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普通话普及是脱贫攻坚、推动贫困人群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座基础桥梁。

  据2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强调,要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力求实效。要将普通话学习掌握情况记入贫困人口档案卡,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绩效考核,表面看,是给地方扶贫工作增加了一项内容,尤其是在落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肩上的担子可能更重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西部和东部的普通话普及率相差20个百分点,大城市普及率超过90%,而许多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40%左右,有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甚至更低。有人因此认为,扶贫考核普通话普及,徒增负担,不要也罢。

  这是一种误区。将普通话普及纳入扶贫考核,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宏观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共同语”,以方便交流,进而增强人民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国民整体的语言文化素养。这种素养的提升,城市居民不能落下,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也不能落下。

  微观上说,在扶贫工作中推广普及普通话,可以助力精准扶贫脱贫。长期以来,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存在的语言交流问题,日益成为精准扶贫的障碍之一。很多群众不会说普通话,甚至不少基层乡镇干部也说不上几句,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培训、推送致富信息等活动的开展。而这些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即使外出打工,也会因“语言关”面临应聘难、租房难、学习技术难等问题。

  学好普通话有多重要?曾有一位少数民族全国道德模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不能掌握普通话,在工厂里掌握技术技能各个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普通话给了我用知识、用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另据报道,全国政协一个扶贫调研小组在云南怒江州福贡县走访了3个贫困村的9家贫困户,其中8户仍深陷贫困状态,只有1户刚刚脱贫,而其脱贫的原因,是学了点修摩托车的手艺,还学了一点普通话。

  普通话普及是脱贫攻坚、推动贫困人群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座基础桥梁。各地扶贫、教育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在扶贫中抓好抓实推普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培训;同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话推广;强化学校在推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好双语教学送教下乡,等等。

  让扶贫绩效考核过一过“语言关”,消除因语言不通而脱贫困难的情况,绝不是多此一举,反而刻不容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