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表面看来,消费是个人的购买行为,但从深层意义上说,消费心理与行为,既是一个人个性化的过程,也是其社会化的过程。
最近,各大院校新生已经报到。在“犒劳一下自己”的心态下,加之父母“不能让孩子受委屈”,许多新生置办各种“行头”,花销不菲。而这样的消费心态,往往也会延续到整个大学在读期间。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40.5%的大学生消费时没有计划、随心所欲,22.7%的大学生消费计划不明晰,仅有9.8%的大学生有非常明确的消费计划。根据这份报告,尽管大学生并无收入来源,但消费水平却不低:56.7%的大学生消费为1000-3000元/月,28.2%的大学生消费为3000-5000元/月,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为21392元,大学生消费水平不低。
大学生消费缺乏规划,随意性大,寅吃卯粮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经常会采用“金融手段”满足消费需求。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各种消费金融公司、分期平台、电商等争相布局。据报道,国内大大小小的大学生贷款平台就有100多家,大学生消费信贷分期平台成为市场各方争夺的热点。而校园贷在大学生群体之间广泛流行,更是助推了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等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学生在选择“金融手段”时,往往缺乏甄别能力,很容易受到“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低门槛消费信贷”之类宣传手段的误导。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致使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造成不良影响。近期,由网络信贷引发的金主“跑路”、骗人、暴力催讨、女大学生裸体欠条等负面信息,更是在金融、法律、社会道德等层面引发热议。
消费什么、如何消费是一门学问。让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作为教书育人重地,高校责无旁贷。高校应正视新形势下学生消费观念的新变化,及时变革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着力强化法治教育和财商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财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更要积极发挥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的作用,主动关注学生消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消费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习惯。针对学生存在的消费误区,辅导员们应当认真查找“症结”,深入剖析“病因”,科学开出“药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
表面看来,消费是个人的购买行为,但从深层意义上说,消费心理与行为,既是一个人个性化的过程,也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除了教育部门要努力,也离不开家长、商家、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协同发力。就家长而言,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理财理念和习惯,而不是放纵孩子不计成本的乱消费行为;就商家而言,也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诱导学生非理性消费。就学生而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纯消费者”,要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合理控制消费支出。有道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从理财的角度来看,学生们要明白“先理财后消费”的道理,养成量入为出的好习惯,注重消费效益,这样方不失为理性的生活方式。(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陈 诺:军训不能成为“官威”演练场2014-09-23 |
钱江晚报:放羊式的大学教育,该改改了2015-02-06 |
西 坡:观察乡村的思维该改改了2015-02-27 |
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在哪些领域?2016-02-15 |
大学生就业观需要改改了2016-03-15 |
大学生借贷消费还是理智些好2016-03-22 |
大学贫困生话费多少是个严肃话题2016-05-09 |
乘火车出站验票应改改了2016-06-21 |
张艺谋申请集资房,到底哪里不对2016-07-21 |
招聘求职“35岁年龄线”该改改了2016-07-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