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大学贫困生话费多少是个严肃话题
王传涛
//m.auribault.com 2016-05-0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从2013年开始,江苏大学尝试每年以手机消费调查的方式对贫困生库学生进行资格再认定,考虑到毕业生正处于找工作阶段,调查对象面向非毕业班贫困生。对月平均消费100-150元的学生,学校建议采取降级处理;对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学生,则建议取消贫困生资格。三年来,共有190名学生降低贫困生等级,48人取消贫困生资格。

  江苏大学以话费多少的标准来衡量大学贫困生是不是真贫困,惹来了不小的争议。主要争议之处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打电话、用流量的方式,话费多的人自然不代表收入多,也不能完全代表消费高,话费低亦不应该成为贫困生的标配;再者,贫困生也有打电话、用流量的权利——如果该贫困生社会活动多、社会关系广,或有兼职,月平均消费150元以上则也很正常。

  但是,在强调“精准扶贫”的当下,尤其是对于关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等重要的事宜上,不断地复核贫困生的有关信息,并在某些方面设定一些门槛,就是在谋求正义和公平的回归。在贫困生应不应该打更多的电话、用更多的流量这件事上,我以为江苏大学的做法,无论在初衷上还是在结果上,都是无可挑剔。

  无论是大中小学的贫困生,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何实现客观准确的监管,从来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可要实现准确监管,总得找一个依据,并以这个依据为标准去衡量领取补贴的人是不是真的贫困。而设立的这个依据,就必须是刚性的,而不应该是含糊性的。比如,贫困户就是不能拥有私家车,否则就不应该称为贫困户;一样的道理,贫困生就不应该在电话费用上消费过多,如其不然,也无法证明其生活是否拮据。

  较之于生活费等其他开支,只有电话费的流水账是客观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监管的。手机营业厅提供的电话费流水账,能够清楚地标明一个学生打多少电话,用多少流量。一个月电话费能超过150元的,基本能够说明这样的学生每天用于打电话和手机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学生。正如许多人对于贫困生的理解——贫困生就应该在生活中节约自律,更应该以学习为重,用高额的电话费,就会让人感觉这人不像贫困生。因此,对江苏大学的这种做法,笔者是要点赞的。

  “大学贫困生话费多少”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关乎公平正义,关乎公共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仿效这一做法。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基层政府部门像江苏大学那样,对贫困户、五保户们也来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的监管和审核。对于电话费超过某个标准的、拥有私家车的、拥有多套住房的、收入被隐瞒的,都应该像江苏大学这样来一次毅然决然的“一票否决”。否则,“开宝马领低保”的现象,就会严重侵害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平。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于贫困。因此,中央定下了帮助7000万人脱贫的目标,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所有正在做扶贫工作的相关人员,都应该明确标准,确保正义。这是起码的要求,也是起码的价值和常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