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21日,河南省许昌市,一墓园举行“关怀生命,伴绿长青”免费生态环保葬集体落葬仪式。此次生态环保葬礼共有28个家庭报名,“生态葬”采用不留名、不立碑、骨灰不保留,使用降解骨灰盒落葬的方式,达到骨灰自动分解、回归自然,土地循环利用的目的。(11月22日中国新闻网)
不留名不立碑的生态葬,表面上给人的感觉好像有点绝情,也好像对逝者不是那么敬重。但从深层次上来说,这样的生态葬,不仅生态环保,使土地得到循环利用,而且也让更多的人“死得起”,死得有尊严,让更多的家庭从不堪重负的殡葬费中解放出来。
“死有所葬、入土为安”是最基本的殡葬伦理,让死亡成为一件庄重的事,让安葬死者成为一件神圣的事,这是普通民众的心声。但近年来,骨灰盒比大彩电贵,墓地比商品房贵。有的人毫不容易倾其全部买到一个“毛坯墓”,要想真正“葬进去”,还需要花维护、刻字、落葬、墓穴证书等等五花八门的费用。有些地方还规定了墓地20年缴费周期,墓地每年每平方米“居住”费用是房产的十多倍甚至是几十倍。中国有句诅咒人的话,叫“死无葬身之地”。现在看来,已经不是诅咒人的话了,而是社会的现实。要想在中国的土地上为逝去的亲人找块葬身之地,真的很难。河南许昌市一墓园搞这一免费生态环保葬,可以破解“死不起”困局。
十万文件管不住房价,五万规定限不了墓价。殡葬市场作为“独门生意”,牢牢掌控在民政部门手中。自然会派生出垄断性服务、垄断性收费中的乱收费弊病。在不少地方,民政部门暗地里鼓动私人老板经营豪华墓地,以便坐收巨额“管理费”;而物价部门则以“殡葬市场化”为由,对殡葬用品、辅助服务和墓葬费用等,基本上撒手不管,任凭经营者漫天要价。民政部门自己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他们推动“生态葬”的积极性就会被削弱,即使搞像那个墓园这样的“生态葬”,也是做做形式,不可能大面积地推开,得到普及。因此,要想出现更多的这样的“生态葬”,真正解决“死不起”的问题,就是要打破殡葬业的垄断,让民政部门拿出更多的土地来推行“生态葬”。
当然,这样的“生态葬”可能还一时不太让人接受,需要有关有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政府部门只有通过广泛的引导,让更多的人更新观念,只有经常搞这样的“生态葬”活动,让更多的民众接受了这种简易的丧葬方式,只有刹住了大操大办葬礼的歪风,才能让这种“生态葬”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让更多的家庭加入进来。一旦形成了气候,那么这样的“生态葬”就会受人欢迎。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做法,很多逝者就会以这样的“生态葬”为荣,不但不觉得“寒碜”,反而觉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
广州日报:殡葬改革应公益与竞争并举2009-12-24 |
广州日报:殡葬改革应公益与竞争并举2009-12-24 |
曹 林:“谣言缠身”红会需辟谣外的努力2011-11-15 |
新京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究竟放宽了多少2013-10-22 |
京华时报:“低碳”的清明更文明2010-04-03 |
死不起与没地死2014-04-08 |
京华时报:“低碳”的清明更文明2010-04-03 |
朱昌俊:搁置“死不起”争议,直面殡葬行业...2015-03-27 |
北京市民政局:市民“死不起葬不起”是谬论2015-03-27 |
司马童:推广“生态葬”还需多方着力2015-04-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