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用法治之光点亮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我国“六五”普法成果综述
新华社记者
//m.auribault.com 2016-04-28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全民普法守法,则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从“一五”到“六五”,我国的全民普法已走过整整三十年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法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声中不断提档加速,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法律“六进”,让普法宣传入户入村

  2015年12月4日,不少上海市民惊奇地发现,上海地铁7号线开出了一辆“宪法专列”,列车上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宪法知识,吸引了不少乘客驻足流连。这是上海市“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日均1000万人次的上海地铁乘客在出行中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六五”普法5年来,各地的普法工作围绕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展开,围绕党和国家重大部署、重要活动展开,送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让全民法律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用法务公开推进法治宣传,用热点案例“以案释法”。“六五”普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庭审现场直播、法律文书上网公开等多种方式,把司法的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最高法已直播“快播案”等案件庭审13万次,引发了公众对法律的热烈关注和讨论。

  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法治类节目与观众见面,一大批法治文艺宣传队伍走进社区、乡村进行演出……电视、电影、栏目剧等法治文化作品已成为群众学法用法的重要窗口。不仅如此,“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更成为大众普法特别是青少年普法的新阵地。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创办普法网站3700多个,普法官方微博、微信2600多个,定期组织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超过1亿人次。

  干部学法,让依法行政走向深入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普法工作有没有实效,关键要看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执法人员是不是依法办事、依法用权。

  “六五”普法以来,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普遍建立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把法治纳入干部录用和晋职培训内容,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制播党员干部远程法治教育节目,举办“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列讲座,组织各省、区、市党委书记就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建设,在报刊发表署名文章。

  2016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规范化、长效化,进一步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只有政府带头守法,百姓才会自觉讲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有效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得到了有力维护。

  自觉用法,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国务院关于“六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法教育仿佛无声的春雨,将法治精神浸润到群众心间。从知法学法到自觉用法,五年来,“遇事找法”“依法维权”的理念在群众中蔚然成风。

  2015年5月1日,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和立案登记制开始实施,“民告官”渠道更加通畅,“立案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24.1万件,审结19.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59.2%和51.8%。

  据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统计,在该院2015年受理的上千件“民告官”行政案件中,涉民生类案件是热点,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起诉行政不作为以及征收拆迁类案件占到案件总量的七成。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授胡建淼表示,“民告官”案件的增多反映了民众法治观念的增强,一方面有助于维护百姓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承前启后,来到了“七五”普法的新起点。有理由相信,随着普法工作的持续深入,法治精神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增光。(白阳)

  (据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