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湘学优良传统:
我党建党思想的重要源泉和“文化基因”
//m.auribault.com2016-08-18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湘学“大本大源”致思传统与毛泽东建党思想

  湘学传统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大本大源”的哲理思维兴趣。从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湖湘大地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哲学思考,到北宋周敦颐首创《太极图说》,开启宋明理学的源头;从南宋初胡宏、张栻书院讲学,“卒开湖湘之学统”,到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王船山创立空前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从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思想家魏源创作哲学著作《默觚》,到中国近代改革“第一烈士”谭嗣同创立“仁学”,湖南历代知识分子在立志救国救民之始,总是力图首先从宏观总体上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规律,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和治国平天下的指导原则。

  诞生于湖湘大地的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深受湖湘文化这一优良传统的熏陶。早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就对“大本大源”的哲学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面对当时多灾多难的中国,毛泽东气势磅礴地提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经过上下求索、八方追寻,毛泽东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在1920年冬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湖南党组织时,毛泽东明确提出,建党的首要之举,就是“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所趋赴。”他在与蔡和森进行的关于建党问题讨论的通信中进一步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是事实,不像唯理观之不能证实而容易被人动摇。”并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结果适与有产阶级的唯理派相反,故我们今日研究学问,宜先把唯理观与唯物观分个清楚,才不致坠入迷阵。”

  自从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就从来没有动摇过。并且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摆在第一位,认为“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他为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建党目的与政治方向上,他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高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并明确指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这就保证了我们党始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革命理论的引领之下,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的这一建党思想的指引和哺育下,我们党的无数革命先烈,千万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表现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革命信仰,面对国内外的一切强大敌人、千难万险,他们都毫无畏惧、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英勇奋斗,从而创造了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人间奇迹,充分展示了毛泽东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强大威力。

  此外,湘学优秀思想传统中,自古相传的“民胞物与”、“勤政爱民”的济世胸怀,“合群”奋斗的知识分子群体参政意识,“力行”、“践履”的实干精神,“贞介自持,不染污俗,以廉耻相尚,以清俭为高”的从政态度与生活作风,等等,都曾给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从而为后来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彭大成: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