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戏曲丛谭》与唐代戏剧研究
孟祥笑
//m.auribault.com 2017-07-17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华锺彦教授所著《戏曲丛谭》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后,有关戏剧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自1936年商务印书馆作为“国学小丛书”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台湾商务印书馆70周年精品书目收录此书。201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将其作为晚清至民国戏曲研究经典再版。凡此,足见其影响力之持久。《戏曲丛谭》有自己独特的论剧体系,唐代戏剧部分的论述尤具特色。时至今日,在中国戏剧史研究中仍有指导意义。

  唐代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以来,即为戏剧史家关注的对象。王氏在该书中说:“唐、五代戏剧,或以歌舞为主,而失其自由;或演一事,而不能被以歌舞。其视南宋、金、元之戏剧,尚未可同日而语也。”在《宋元戏曲史》之前,王国维撰写的《戏曲考原》《唐宋大曲考》等,已经注意到了唐代乐曲与戏剧的关系。但总的来说,王氏认为唐五代戏剧的表演不符合“以歌舞演故事”的标准,尚不能称之为真戏剧。

  《戏曲丛谭》则全方位分析了唐代乐曲与戏剧的紧密关系,明确指出,“有唐一代,为中国戏曲变迁之重要关键,后世戏曲,莫不导源于此”。《戏曲丛谭》主要从三个方面阐释唐曲与戏剧的关系。

  首先是舞踏方面。华先生指出,唐时歌曲兼舞,舞技巧妙,从事乐舞的人员很多,形成了歌舞戏、滑稽戏、故事戏、幻术等戏,为后世戏剧场面之渊源。

  其次是歌曲中的代言。华先生发现敦煌文献中的《唐曲》有介于词曲之间,有平仄韵合用完全如后世戏剧者,甚至有代言体之曲。他举《鹊踏枝》为证说,《鹊踏枝》言:“叵奈灵鹊多浪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本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在青云里。”华先生分析说,此曲中唱前四句者,当扮为“少妇”;唱后四句者,当扮成“灵鹊”,纯为代言体。代言体曲中还加有衬字,曲中第六句之“在”字及末句之“却”字、“在”字,皆为衬字。又使用重韵,曲中前段用二“语”字为韵,后段又用二“里”字为韵。重韵这种用韵方式,于词中不见,多见于曲。凡此,皆可推知敦煌唐曲对后世戏剧的影响。

  再次是牌调方面。他指出,唐曲中有诸多牌调为后世戏剧所沿用。如李白之《忆秦娥》,今入南曲商调引子。白居易之《长相思》,今入南曲双调引子。世之论者,常谓词曲同源,所谓源者,盖即指此。

  众所周知,乐曲与故事结合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特征。乐曲中出现代言体,是确定中国戏剧形成的标志之一。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论杨诚斋《归去来辞引》说:“以数曲代一人之言,实自此始。”《唐宋大曲考》中说:“大曲咏故事,见诸记载者,以《王子高六么》为始。”王国维从宋代乐曲中出现代言体出发,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形成时期定为宋代。《戏曲丛谭》在研究方法上承自王国维,但在具体论证中有所创新,他对唐代戏剧进行的探索,对人们重新估价中国戏剧史的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戏曲丛谭》关于唐代戏剧研究的成就,一方面缘于对前辈学者戏曲理论的继承与阐发,另一方面根植于华先生本人的治学方法、曲论修养和唱曲实践。除唐代乐曲外,《戏曲丛谭》在声律、宫调、南北曲作法方面皆有论述。在撰写该书前,华先生专门延聘昆曲教师,研习唱法。理论探讨与艺术实践共同构成了《戏曲丛谭》坚实的学术背景。

  《戏曲丛谭》提出的唐代戏剧观念,在当时是很超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学者的广泛赞同。徐慕云《中国戏剧史》、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等著作都大体秉承了王国维的戏剧史观。此后,虽然有学者注意到了唐代乐曲在中国戏剧形成史上的重要地位。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研究者也未能在唐代乐曲研究中更进一步。

  任半塘《唐戏弄》作为唐代戏剧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戏曲丛谭》提出的唐代为中国戏剧变迁之重要关键的说法,大为赞赏,并多处引用。关于唐代乐曲与戏剧的关系,任先生进一步指出:“我国戏剧之真源既断在歌舞,则初期戏剧之所托,应多有乐曲与乐曲名。倘就曲名之显具本事者求之,戏剧所在,必可十得七八。……崔(令钦)(教坊)记曰:‘凡欲出戏,所司先进曲名。’可为唐人以曲驭戏之证。”任先生所言以曲驭戏,在理论上与华先生在《戏曲丛谭》中的论述若合符节。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戏曲丛谭》唐代戏剧研究的价值。

  参军戏是唐代著名的戏剧样式,代表了唐代戏剧的发展水平。王国维曾提出,参军戏是唐代歌舞戏与滑稽戏的关纽。后来的戏剧史研究者对参军戏的表演形式也多有关注。《戏曲丛谭》从戏曲程式出发对参军戏进行研究,指出开元时期参军戏已经具备戏曲程式。华先生肯定参军戏的发展水平,蕴含了其对参军戏中故事与乐曲配合的认识。

  大曲与戏剧的关系,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以来即受到重视。《宋元戏曲史》第四章《宋之乐曲》以较大篇幅论述了这一问题。近来,葛晓音教授发现,日本《新撰乐谱》所录《盘涉参军》说明,唐代传到日本的“参军”本来是大曲。根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推测,《盘涉参军》很可能吸收了参军戏的故事内容,并将参军戏的表演形式纳入大曲。关于大曲《盘涉参军》的这些新知,对我们理解参军戏的发展演变过程,乃至整个唐代戏剧都具有重要价值。这一个案显示,华先生从唐代乐曲出发论证唐代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确实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这一领域的学术进展,必将更有力地证明《戏曲丛谭》所论唐代戏剧演化进程的正确性。

  纵观百年来的戏剧史学,《戏曲丛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说:“历史学者有责任纠正被贬低的中国古代文明。”作为专门史的戏剧研究同样存在这一课题。目前,中国戏剧史研究正酝酿着重大突破。在此当口重温华先生的相关论述,在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祥笑 系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