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弄潮儿向涛头立
向贤彪
//m.auribault.com 2016-09-1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更多

  这几天,正值钱塘江大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同各位一样,期待着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酒泉子》出自北宋词人潘阆之手。上阕描写观潮盛况,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表现大自然的奇伟、壮观;下阕描写弄潮情景,弄潮儿搏击风浪、身手不凡,踏浪履险如夷。这位北宋词人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赞叹弄潮儿的矫健英姿。

  穿越历史风云,那些勇立时代潮头、做时代弄潮儿的人总让人充满怀想和敬意。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力呐喊和抗争,只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抓住并赢得了机遇。他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胸怀和眼界,“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开启了历史新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由此,孙中山先生感叹“知难行易”:“如果知得到,便行得到。难处是由于不知,不是不能行,是由于不知道怎样才行。”中山先生的感叹,道出了弄潮儿探路的困惑和艰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先辈未竟的事业,高擎真理的火炬,以时代弄潮儿的坚定和勇敢,大步追赶时代潮流,实现孙中山先生“后来者居上”、“与诸民族并驾于世界”的夙愿。我们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以牺牲数千万人为代价,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进行艰苦探索,同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其间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误,然而取得的成就仍然有目共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依靠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策,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终于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变革之路、创新之路、特色之路。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正在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的中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引来无数惊叹和期盼。殊不知,在这些成就和数据的背后,是探索前行的艰辛,是真抓实干的汗水,是共同富裕的践诺,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互动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包括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尽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风范。在这次杭州G20峰会上,中国以大国情怀、责任担当,为全球走出低谷所提供的可行性路径与变革的样本,充分展示了世界经济弄潮儿的魅力和影响力,表明中国处理复杂国际关系的智慧不断成熟,影响力不断增大。诚如国际媒体所感叹的,世界上“恐怕找不出比中国更好的国家传递关于经济未来的信心”。

  行笔至此,笔者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在河南三门峡市观看“中流砥柱”的情形。走进三门峡水库大坝,但见排沙洞里泻出的黄河之水,如万马奔腾,波浪滔天,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而立于浪涛之中的“中流砥柱”却稳如泰岳,岿然不动。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三门峡谷,看到砥柱后感慨万千,写下了“抑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存”的诗句,并命大臣魏徵将这首诗刻写在砥柱石上。1958年,周总理视察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时,曾指着中流砥柱感慨地说:“砥柱就那么点大,冲刷了多少年还在那里。”这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话,不觉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中流砥柱”。95年来,她一直屹立于时代潮头,在历史的荡涤中凸显其坚,在风雨的洗礼中益显其华。而千千万万信仰之坚定、奋斗之英勇、心灵之强大的优秀共产党员,正是砥柱上一粒粒永不风化的石子。正是他们的忠诚、执著、实干和奉献,才使得我们的砥柱坚如磐石、不可撼动。

  今天,在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考验面前,我们更应该如砥柱那样立于潮头,以弄潮儿的担当和勇敢,迎击风浪、排除万难,书写出新的时代篇章。

  做时代弄潮儿就要增强闯关实力。长征途中,面对极其罕见的恶劣环境,红军将士“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先后跨越几十条江河,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先后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外国友人眼里,共产党这支“神奇的队伍”,具有“东方魅力”,“上帝也征服不了”。那么红军靠什么取胜呢?靠闯关“实力”。这种实力不是飞机大炮,不是物质保障,而是坚如磐石、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是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为国为民、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遇到的难题也在变化和升级,这对我们闯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啃不下的“硬骨头”。

  做时代弄潮儿就要增强奋进动力。哲人有言:改变世界不需要魔法,只需要我们发挥出内在的力量。对共产党人来说,这种内在的力量就是理想信念,就是责任担当,就是奉献精神。1928年,红四军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在与敌人决战前写了一封家书:“我承党殷勤的培养,我决心向培养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刀锯鼎镬而不惧。”信尾还赋诗言志——吾将吾身献吾党。他最终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95年来,在党的旗帜下,汇聚了一代又一代“吾将吾身献吾党”的优秀儿女。我们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作口号来喊,而应像革命前辈和英模人物那样,具体落实到爱党、信党、为党的行动上,落实到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行动上。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和平时期,共产党员则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是党章对党员义务的明确要求。只有以此为追求和荣耀,才能获得不断进取的动力,自觉做精神高地的守护者、党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全面深化改革的闯关者,始终立于时代的潮头,走在民族的前列,书写新的辉煌和荣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