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论述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m.auribault.com2016-05-16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中国精神的弘扬、中国精神的凝聚。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要看到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以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篇章。

  一、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浓缩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常青的光荣与梦想。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满足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中国精神的弘扬、中国精神的凝聚。我们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华文化在继承创新中发展,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化精华,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扬精神旗帜、点燃理想火炬、增进发展动力、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屹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创造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要看到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更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人民不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平等享受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素养的基本条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共享。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提高文化发展水平,激发人民文化创造的热情,使文化创新成为促进发展的强大支撑。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稳定器。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从根本上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只有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必须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建立在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根基、才有底气、才有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要积极吸纳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继承五四以来革命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三、以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新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水平。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不仅是对文艺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众多文化生产部门的要求。文化产品的生产要克服目前存在的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解决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以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创作高质量的作品,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的新要求,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重点是苦练内功,切实把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只有“行于中”才能“发于外”。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生动阐释中国梦,使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

  讲好中国故事。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是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在不少方面还没有话语权,处于无语和失语状态。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我们应当积极主动,久久为功,以强烈的文化自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加强统筹协调,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