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原汉王朝与西域诸国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程。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国际贸易通道,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从长安(洛阳)经河南、陕西、甘肃到敦煌;中段从两关以西到葱岭以东;西段为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南亚以及北非和欧洲。在这条荆棘丛生的商贸路上,洒满了无数汉朝、匈奴、西域诸国人民的鲜血和汗水,也正是在这条路上,传播了中华的文明与智慧,书写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国经济文化史上的新篇章。西域之所以与中原汉王朝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并不是真心臣服,而是觊觎中原丰富的物产资源,因此这些小国是时叛时降。究其原因,一是汉帝国远在千里之外,对他们鞭长莫及。《汉书·西域传》载:“自武帝始通?宾,自以绝远,汉兵不能至,其王乌头劳数剽杀汉使。”《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至乌孙,“非出币物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所以然者,远汉。”二是西域诸国一直受匈奴的武力威胁,对匈奴马首是瞻,不敢忤逆。《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匈奴困月氏也,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鉴于此,西汉王朝通过遣使、征伐和设西域都护府等方式,加强对西域诸国的开发和管理,使中原与西域间的丝绸之路日益繁华。
一是中华文明的西传。“丝绸之路”被开辟之前,中国的称号和中国的丝绸已经远播到波斯、印度、大宛等国。在公元前五世纪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波斯古文献中有关于“秦”的记载,用现在的拉丁文字拼写出来就是Cin,Cinistan等。孔雀帝国开国首相乔底利耶的《政事论》里有“产生在Cina的成捆的丝”的记载。这说明中华文明早已远播到了其他国家。季羡林在《中国蚕丝输入印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也指出,至迟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经输入印度了。“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就更加直接了,虽有战争和掠夺,但商路上的驼铃声不绝于耳。
为了巩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西汉政府曾在车师、渠?赖鹊刈ぞ?⑼涂选M涂训睦投?χ饕?恰笆?镒洹保?词鞘?叩墓俦?4送猓?撼?菇?锓盖ㄡ愕轿饔颍?踔猎市硭?切??揖欤?黄鹂?⒈呔场T谡庵智榭鱿拢?性?呐└?⒐喔取⒎闹?燃际跹杆俚卮?サ剿??⒌奈饔虻厍?T诼ダ脊懦嵌??至8公里的两处墓地中,出土了十分精美的丝毛织品,说明当地人基本上掌握了染色、提花、刺绣等技艺。考古还发现龟兹有西域历史上著名的灌溉工程“汉人渠”,长200米,宽8米,深3米。《史记·大宛列传》也记载,大宛国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穿井技术。同时汉人的造纸术、铁器等也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加速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除了各种技术的传入,汉朝商团还把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包括丝绸、漆器、玉器、铜器等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诸国。如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先后出土大批蜀地生产的蜀锦。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为西域输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中原大量的精美物品,为西域诸国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西域文化的东传。在东方文明传入西域之时,西域文化也随诸国使者和商团逐渐传入东方。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西域诸国使者随汉使到汉王朝回访参观,大大增强了彼此的了解。之后,西域诸国同汉王朝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加强。如敦煌汉简记载楼兰王及其随从一起来中原就有260人,正是这样一些人为中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与独特的物产。
从西域诸国传来的物产包括各种瓜果、蔬菜和豆类,如苜蓿、葡萄、石榴等。《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同时,西域的各种动物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原。西域的“天马”、驴、骡、牦牛、骆驼的引进,为中原的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为了适应商业的发展,还出现了货物交换的市场,疏勒就有商品交换的“市列”。
西域人的不断东迁和长期居住,带来了他们独特的饮食与服饰文化,大大地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生活,有些则被京师人所效仿。《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很多西域音乐家入居中原,把胡琵琶、胡箜篌、胡笛、胡笳、胡角等乐器传入中原,对西域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也传入中原。这些文化艺术的传入,丰富了中原传统的艺术风格。
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启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促进了西域广大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与此同时,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也给中原的汉民族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西域诸民族东迁的过程中,推进了中原与广大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往来,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汉王朝在亚洲的战略格局。(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