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位态的几个关键点
范玉刚
//m.auribault.com 2015-12-04 来源:《人民论坛》
分享到: 更多

  创造文化精品,参与世界文明互鉴

  今天,文化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提质增效的历史阶段,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审美品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这不仅见之于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更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事实上,对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最好的阐释方式就是文化精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情召唤广大艺术家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无论是道路、精神还是力量,它的连接纽带都是文化,特别是作为文化核心部分的文艺作品。正是在文艺作品的记录、展示、传播、教化和传承,以及国家形象建构中,成全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需要通过文艺作品来滋养和蕴育,需要经由文艺作品和文化经典来传承,这种精神的凝聚和文化的拱卫才能托起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高地。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表征。随着全球文化竞争的加剧,我们看到文化精品不仅是思想创造的高位,更占据着价值传播的制高点,处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的价值链高端,从而主导整个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布局。

  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哪一种文明来引领人类向更高层次的文明跃升,不仅关乎文明发展的话语权,更关乎主导文明进程的民族文化的全球位态,从而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格局重组。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它满足的是一个时代民众审美与哲理性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艺的最高水平,是一个民族能够在世界文艺舞台竞技的能力。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有文艺精品参与世界文明的互鉴,有为世界文明提升做贡献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跟在后面“借光”,更不是依附于强势文化后面充当“爬虫”。这样的文化软实力才能从根本上支撑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

  在文化创新中提高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当前的世界大势和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提升,不仅急切地需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突破,更需要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为全球治理体系重构贡献智慧和处世之道。这愈加警醒我们,要在发展中实现文化创新,在文化交流和价值共享中增强文化的自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及文明发展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尤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影响力、竞争力就更为迫切。

  在全球文化格局重组中,西方文化及文明,在当今及看得见的未来,仍然是相当强大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化与文明怎样在“文明互鉴”的现代视野中借鉴、吸取、消化西方文明和文化中积极、健康部分的同时,保存自身文明和文化的精华,不受西方文化中负面价值观的侵蚀,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并应把这种研究提升到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高度。应该说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拐点,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文化有自觉的体认和适当定位,在切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给中国文化以现代诠释,在世界文化格局重组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以实实在在的软力量支撑中国成为全球大国。

  在凸显文化价值,张扬文化作为综合国力中的“软力量”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文化发展和强大的根基是经济、军事、科技这些“硬力量”。应当从未来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省意识,充分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理论学术资源,更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思想和价值传播资源。作为中国软实力的底蕴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力量,我们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积极阐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在全球化舞台上提升中华文化的位态,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主导文化中的一元。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范玉刚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