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6年“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热议,也引发了人们对精益求精、执着敬业的再思考。工匠精神是对细节永无止境的打磨,是对完美和极致的不懈追求,更是对创新和创造的不断突破。无论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还是落实习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都需要踏下心来慢工出细活,都需要工匠精神的精雕细琢。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指出,要以工匠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切实把质检工作做好、做得更好。他在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强调,要深化对工匠精神研究,提出新时期我国培育工匠精神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质量是衡量工匠水平的标准,培育全社会的工匠精神,首先应当从质检部门做起,从质检人做起。
培养战略思维,培育具有全局视野的质检工匠。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对质量问题日益关注。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战略重点从“速度”转向“质量”,从“效率”转向“效益”。质检管理者们应当树立长远眼光、全局意识和整体思路,把握质检事业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观大势、谋大事,才能定大业。“站在质检看质检、跳出质检看质检、面向未来看质检”,从历史的维度、国际的视角,拓展谋划顶层设计的全局视野,提升驾驭复杂问题的战略定力,坚持人民质检、质检为民,始终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质量凝聚大能量,以质量梦托举中国梦。
培养系统思维,培育具有科学思想的质检工匠。质检部门的最大特点是“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才是质检人的立身之本。科学技术要求逻辑严密、追求一丝不苟,质检研究员们必须强化“技术观”,建立系统思考的科学思想,提出全面长远的解决方案,才能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质检总局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突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建设,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推动质检大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为质检事业提质增效升级夯实了技术基础。以严谨的系统思维为指导,加强“软科学”与“硬技术”的结合,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持续推进质检事业科学发展。
培养创新思维,培育具有改革精神的质检工匠。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质检部门围绕中央改革精神,在行政审批、监管体制、技术机构、标准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创新。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形势,质检改革家们更要深化学习和研究,探寻问题背后的“根本解”,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症状解”。既要明确改革主线,把握改革方向,更要划定改革底线,充分推演最坏结果,建立改革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机制,大胆创新、积极稳妥的推动改革进程,让全社会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和“质量红利”。
事业发展和改革成败关键在人。培育具有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质检工匠,培育管理者、研究员、改革家于一身的质检工匠,以科学思维为指引,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为质检事业发展和建设质量强国提供澎湃动力。(作者单位:中国特检院)
用工匠精神创造品牌价值 | 2016-03-11 |
传承“工匠精神”需要沃土 | 2016-03-11 |
工匠精神离不开工匠制度的孕育 | 2016-03-11 |
以工匠精神扎实推进营改增 | 2016-03-11 |
人才培养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 | 2016-03-11 |
我们怎样培育新时期工匠精神? | 2016-03-11 |
【怎样培育工匠精神①】工匠精神:内涵·价... | 2016-03-11 |
工匠精神:生于制度还是孕于文化? | 2016-03-11 |
唤醒“工匠精神” | 2016-03-11 |
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 | 2016-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