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钉钉子精神打好食安保“胃”战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6-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食品安全工作能不能让民众满意,关键看相关部门是不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能不能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老百姓关心的事,对于党委政府来说就是天大的事,要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想方设法去琢磨、去解决。日前,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探讨食品安全问题。他强调,食品安全关系市民群众生活、社会和谐稳定,深圳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严格监管,加大检查力度,打击违法行为,依照更高标准着力构建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国人食遍老毒物,无人不是欧阳锋。”一句自嘲、反讽之语,将公众面对食品安全的无奈与尴尬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是在“史上最严”新《食品安全法》已经开始发挥效力的当下,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人们的“心头大患”,不时地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唇齿间的契合,脾胃间的安宁,依旧是人们心中最朴素、最单纯的向往。

  有人说,一张简单的饭桌上,包含了经济发展的全部道理。事实上,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吃不好”与“吃不饱”一样,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打好食品安全保“胃”战,不可能坐等其成、一劳永逸,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驰而不息、日拱一卒。眼下,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对于深圳来说是一个契机。从近处说,它是深圳提高全市食品供给质量、达成“城市管理治理年”相关目标的重要抓手;从远处说,它是深圳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建成更高质量民生幸福城市的关键支撑。可以预见,当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功之时,深圳人在家门口吃上放心饭菜的心愿自然水到渠成。

  食品安全问题,实质是不择手段的逐利行为所导致的一种恶行。市场经济既是“诚信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当道德底线被突破时,就得靠法治来托底。只有法治站稳了脚跟,道德才不至于在利益面前无限后退。虽然国家层面的新《食品安全法》已经出台实施,但是深圳作为一个九成食品依靠外供的城市,还是很有必要立一部符合城市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法规,用更加严格的标准保护好市民的“胃口”。

  食品安全工作能不能让民众满意,关键看相关部门是不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能不能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判定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将“舌尖上的安全”与领导干部的“官帽”绑在一起,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摆到更高的位置上来抓,食品安全管理治理水平才能“水涨船高”。当政府把“为民之心”端上桌,市民也将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