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斩断精神上的“穷根”
——一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6-06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俗话说:“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一个人若没志气,给他再多物质帮扶,也只能救济一时,却满足不了一世。因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精神脱贫”问题。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是关系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自身的脱贫志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如果没有志气,攻坚动力就会不足,即使投入再大,也难以达到稳固、持久的脱贫效果。现实情况是,一边是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帮扶措施不断落地,一边是部分群众仍然有“等、靠、要”思想,把帮扶当作“天上掉馅饼”,“你急他不急”,“上动下不动”。所以说,脱贫攻坚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帮助这些贫困群众摆脱精神上的贫困。

  过去这一年来,帮助困难群众“精神脱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区县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黔江区干部群众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打响脱贫攻坚战,2015年实现了3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6%;秀山出台了《“精神脱贫”实施方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这些生动的事例都提示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把困难群众在物质上“扶上马”,更要注重斩断其精神上的“穷根”,立下愚公移山志,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扶贫成效显不显著,直接关系到我市明年能不能全面脱贫“摘帽”。为此,要继续大力弘扬苦干实干精神,引导困难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摈弃“等、靠、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学技术、找门路,立志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具体工作中,要注重树立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为他们引路,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尽快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也要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增长见识,进而更新观念,增强脱贫的思路和办法。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贫困地区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关键要看干部有没有精气神。

  领导干部要有发展不上去、群众不脱贫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群众一起苦、一块干,充分发挥自身的“精神桥梁”作用,下好苦功,积极引导,通过经常性的“拉家常”,不断地“讲道理”“明事理”,一步一步解开贫困群众的思想疙瘩,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和斗志,带领贫困户找准脱贫的路子。也要加大对“精神脱贫”的考核力度,督促领导干部对准穷根,快速出击,确保脱贫攻坚有实效。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没有了柱子的屋子会倒塌,没有了信仰的人生同样会崩塌。脱贫也是一样,物质生活的贫困需要帮扶,精神贫困更不能忽视。唯有鼓舞志气,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唤醒贫困群众的致富精神,才能早日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