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
简新华
//m.auribault.com 2017-11-07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深入思考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问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所谓“经济体系”,也就是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构成情况、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状况等。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和发展阶段,经济体系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水平。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看,当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现代化实现阶段的经济体系,相对落后经济体系或者说非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或者说主要标志应该是: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本实现优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工业和农业都实现现代化,工农差别基本消失;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差别基本消失或者不大;以现代化的实体经济为基础,虚拟经济合理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普遍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力和竞争力强,呈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在内容和特征上,与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许多共性,但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在目的、性质、作用和建设路径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存在本质的差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而是要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不能主要是资本或者少数人获利、不能以牺牲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目的是要建成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虽然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追求赚钱发财的内在冲动,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难以避免结构失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为了防止或者减少现有固定资产的贬值损失,资本也可能人为扼杀或者限制高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金融资本的主宰控制和暴利,使得虚拟经济膨胀难以避免。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政府的合理调控管理则有利于避免资本主义国家这些不利情况的发生,更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生活需要总是不断变化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由于中国现在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因此无论是生活需要的种类、结构还是水平、质量,人民的生活需要都跟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需求结构上人民的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生活水平上由衣食无忧的较低水平转向美好生活的高水平。与此同时,生产落后的情况虽然已经根本改变,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需要的结构变化和新的要求,发展还不充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有效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而要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基本实现现代化,最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是现代化实现的主要标志之一,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方式、优结构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最终转变,经济结构也不可能优化,社会经济也不可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新时代我们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呢?为了选择正确有效的路径,首先必须弄清中国现在的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其原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出更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

  中国现在的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体而言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具体表现是,经济结构不优,无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还需要加强,产业价值链的地位还有待提升:“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现代化滞后,城镇化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实体经济大而不强、不优,发展水平、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造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比如,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制度、投资制度、市场调节制度和政府调控制度存在不足,“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还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够强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制度和科学技术保护促进制度还不完善。

  新时代应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总体安排,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并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