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王济光
//m.auribault.com 2016-02-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更多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尤其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既是对构建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要求,更是对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中如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部署。

  由于历史与现实、区域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中,上中下游地理区位板块不同、东中西部经济发达水平不同、中央部门涉江管理事权划分界定不同,极易造成多方面的地区利益冲突和部门管理矛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必须注意建立分层多元协调机制、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区域协作与产业分工相并重、生态补偿与环保联动相促进的区域协同机制。

  突出机制协同,加快构建多元、分层、一体化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机制。一是要建立宏观层级上的部门协调机制,重点是加强宏观协调指导,统筹研究解决长江流域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尤其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合理优化和沿江口岸业务的合理分工与通关协作,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二是要建立上中下游各省级政府之间的经常性对话机制,由国家相关部委指导、地方政府轮值,共同协商省际交通、市场、环保、防疫等联动协作问题,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区域政策协同;三是要提升沿江城市群之间相互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核心是要清理和修订阻碍要素区域合理流动的法规和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全流域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

  强化交通协同,以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目标,制定跨区域的交通专项规划。一是要基于上中下游的交通枢纽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强化水运通道建设,尽快启动长江二级航道整治,增强沿江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和口岸吞吐能力;协调完善沿江港口布局与口岸合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增强开放口岸对内陆腹地的辐射、服务和带动能力;科学论证三峡大坝通航功能,建设第二船闸,缓解过闸和翻坝难题。二是要加快形成成渝城市群连接长株潭城市群的快速铁路大通道。构建重庆-武汉沿江货运铁路通道,开工建设渝昆印缅铁路、重庆-西安快速铁路等沿江辐射通道,提升沿江城市群与腹地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力。

  注重产业协同,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承接地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对上中游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定位要重点指导和适度调控,防止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二是要适时出台引导下游发达地区产业向西转移的差异化政策。在研究支持中下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对位政策的同时,还应当建立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给予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上中游地区的企业以一定补助,帮助其更好地发挥产业链核心的引领作用。

  厚植平台协同,以“开放就是改革”的理念构建一系列涵盖金融支撑、产业整合、开放合作、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新型平台。一是要筹划设立以沿江11省市为主体的股份制“长江生态发展银行”,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金融平台,有效解决产业梯度转移和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要谋划全国性产业转移和对接平台,建立起串联长江上中下游、联结东中西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和网络体系,强化产业“转出”和“承接”的协调机制;三是要适时在上游地区选点设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以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探索支撑上游地区开发开放、辐射腹地纵深加快发展的新模式,重点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金融制度、扩大口岸开放、拓宽对外通道、完善保税功能、加强贸易服务、放宽外商准入、优化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为包括长江上中游在内的广大内陆地区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平台和载体。

  倡导生态协同,加快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尽快制定《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法》。对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全面实行上下游水质交接责任制和双向补偿制度,明确上游地区企业和经济单元、个人在资源利用中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损耗做出经济补偿,长江中下游地区依法分担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整治成本,并开征生态补偿费或建立特殊税种。二是建立生态保护应急机制,形成跨行政区河流污染等生态灾难事件的联防联控。三是把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次级河流统一纳入长江生态屏障保护范围。建立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回馈中上游欠发达地区的反哺机制。继续实施长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加大退耕还林补偿力度。控制长江上游地区人口规模,加大长江上游地区人口素质教育,尤其是要加大生态环境教育投入,解决因人才流失导致人口素质低下、经济发展滞后等特殊问题。四是加强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教育,促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明转变。(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