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从战略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黄承梁
//m.auribault.com 2017-06-2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需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诸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战略高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天地参”,道家的“道法自然”“道常无为”,佛家的“众生平等”“大慈大悲”等,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系统和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系,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中国梦的提出,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其中就包括生态智慧。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内在地包含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越是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越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越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中国梦作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饱满精神,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同时,为有效应对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严峻挑战,特别是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将切实承担应负的责任,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东方智慧、中国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同志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协同推进。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需要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需要通过优化职能配置、完善问责机制,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相匹配,同时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需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同时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需要政府和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新型合作关系,提高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依规落实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加强绿色技能培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更多绿色就业机会。坚持系统思维,是为了实现五大建设相互促进、协同推进,防止单打独斗、顾此失彼,防止偏执一方、畸轻畸重。但这既不等于平均用力,更不等于九龙治水,而是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生态文明建设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理所当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和基本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当前,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我们要在解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反映强烈的重大现实关切问题上下大功夫,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而且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激励和约束,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实到社会各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保障。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各方面各环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当前,应针对现实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加强刑事立法,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行环境司法举证责任倒置;等等。
  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组织领导保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级政府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深学笃用,全面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素养和领导水平,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党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合。当前,要着力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环境监管过失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落地生根。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从根本上说,新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引;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
  具体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以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为核心的发展升级;坚持协调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实现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坚持绿色发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现代生态文明观,加快改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物质生产要素投入的局面,把经济绿色化内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全面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生命健康的新模式;坚持开放发展,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更加主动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气候变化事务,提高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坚持共享发展,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入手,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普惠民生的能力,让民生福祉不断得到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落脚到生态文明建设,从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角度而言,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质量、低效益”粗放型产业的集约化、绿色化,近年来相对成熟的做法主要有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改造等;二是新兴绿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如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环保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等。不论是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还是绿色产业的规模化,都要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绿色动力、拓展绿色空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减乘除”法。做好加法,重在补短板、强产品,扩大有效供给,以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品种多样、质量提升为导向,增加绿色产品以及清新空气、干净饮水等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做好减法,重在去产能、调结构,减少无效供给,抑制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产业发展,加快资源从传统“三高两低”行业的退出速度;做好乘法,重在增要素、提效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做好除法,重在划红线、强保障,提高技术、标准等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制度,严格执法,坚决转变“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研究部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