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引领生动的实践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m.auribault.com 2017-06-09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围绕“交互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必然使今天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富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当今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学说流派众多,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揭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为历史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有机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前途命运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否则,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由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研究,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梳理总结好新探索新实践,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具体到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则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位,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回应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生动的实践。从历史起源看,现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深深地打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烙印。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这种变化发展的剧烈和深刻,自20世纪以来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哲学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要面向当今时代和中国实际,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但总体上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还比较多。因此,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给予科学说明和解答,以回应人民的关切。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问题本身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具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新的实际出发,使新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新的“范畴”与“现实关系”实现最大限度的耦合,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要求形成中国的话语体系。近代中国在引进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时,所用术语多数借用他国语言,这是因为中国不存在这些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关系而难以找到表达的词汇。今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要不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思想、关键话语体现到各学科领域。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教育教学转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活动。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国际话语权。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强调中国化,并不意味着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是为了使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的制度做出中国贡献。因此,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时代特色,树立国际视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术理论中国化。

  (执笔:刘海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