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创新是深圳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共深圳市委中心组
//m.auribault.com 2016-08-01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紧紧扣住了世界创新发展的脉搏,对促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只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过去35年,深圳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中创造出的一个个奇迹,无不是创新推动的结果。现在,深圳被国家批复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准确理解创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发展理念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使其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遵循。

  创新发展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崭新概括,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强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紧紧扣住了世界创新发展的脉搏,对促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创新尤其是全面创新,是涉及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的变革,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为主要驱动的传统发展之路已经行不通,唯有创新才能破解当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瓶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发展,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只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必须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根与魂。作为经济特区,深圳扮演着“探路先锋”的角色,始终把创新发展作为城市的精神特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上世纪90年代,面对发展中日益突出的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深圳开始转变观念,以创新发展来实现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近年来,深圳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当前,深圳正处于“高位过坎”的阶段,“硕果累累”的同时,“短板”也非常突出——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少、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人才短缺、土地供应紧张等。只有继续以创新发展理念为牵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创新资源,才能不断提升深圳在国际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二、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四个全面”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深圳市在第六次党代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深圳市着力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大众创新蓬勃发展,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的韩国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46.9%,4G及5G通信、超材料、新能源汽车、基因测序等核心技术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283家,其中近5年新增创新载体864家,相当于之前30年总量的2倍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24家,中小型创新企业3万余家,包括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族激光、大疆科技等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可以形成从科技成果到应用的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只有一个个市场主体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转型,整个产业结构才能优化升级。深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市场进行科研开发、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较好地克服了科研机构游离于产业之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弊端。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研发经费的90%以上来自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成为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动力。

  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职能。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深圳形成了“小政府、大市场”的格局。但政府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积极作为,重在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以此来引导市场资源配置。为推进科技创新,近年来深圳相继开展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今年初,为落实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又瞄准“科技、企业、人才”三个关键要素,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三个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条条框框”,为科技创新进一步“减负”“松绑”。

  三、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新的发展时期,深圳将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旗帜鲜明地把创新摆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供创新发展动力。一是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实施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化装备、高端芯片等领域,实现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突破,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二是提升创新基础能力。促进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等提升发展,建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持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创办新型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三是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形成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群,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完善激励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政府管理职能,逐步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计划项目的机制;强化企业和企业家在公共创新决策中的作用,建立政府企业间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推行科研机构绩效拨款试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组织实施技术成果应用示范计划,促进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鼓励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带动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三是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科研活动分类支持机制,强化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稳定支持;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推动政府创投引导基金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支持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加快科技保险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方式发展,推进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

  推进开放创新,提高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紧密结合,在扩大开放中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支持深圳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智力资源;鼓励支持跨国公司、国际研究机构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科技服务机构,搭建联合研究平台;依托高交会、文博会等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广泛的国际技术转移合作。二是完善“深港创新圈”建设机制。促进香港金融、信息、科研等优势与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有机融合,联手打造以深港为核心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三是打造国际创客中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办好深圳国际创客周、创客大赛和创客马拉松等系列品牌活动,吸引国际创客人才和资金集聚;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财政投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是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推进“孔雀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发展壮大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工作立法,强化人才法治保障;强化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加大对作出重大科技贡献的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的奖励;推进人才市场化评价和认定,建立人才举荐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逐步扩大人才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发挥前海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努力建设人才特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