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祝列克
//m.auribault.com 2016-04-19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协力推进,务求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树立正确大局观,牢牢把握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

  习总书记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引领社会风气、保障社会治理等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中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等问题,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来破解。司法体制改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保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正确把握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尺度、标准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改革的方向是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的根本尺度是提高司法公信力;改革的根本标准是群众满意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更要与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树立正确大局观,坚持既接地气又有理想,既要解决待遇保障问题,更要始终牢记改革目标、坚定改革方向、把握改革尺度,通过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努力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创造良好司法环境。

  二、紧紧围绕关键点,深入推进完善司法责任制等四项改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局出发,围绕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六个方面,部署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根据中央批准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陕西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当前的改革试点主要是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建立全省法院检察院机构和人员及经费和资产统一管理体制四项内容,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坚持员额制改革不动摇,着力提高法官检察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员额制是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也是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基石。实行员额制,就是要按照司法规律配置司法人力资源,从现有法官检察官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人员来办案,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一是坚守员额比例。中央确定的以省区市中央政法专项编制数为基数的39%以下的法官检察官员额比例,是必须严守的红线,决不能突破,而且还要留有足够余地,让暂时未能入额、新进司法队伍的人员看到希望。坚持“以案定额”,以案件量为基础核算员额,实行员额省内统一调配,推进解决“案多人少”和“案少人多”并存的结构性问题。省法院采取分类测算、准确计算和定额配置等办法确定法官员额,受到了中央司改办肯定。二是规范标准程序。现有法官检察官入额,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政治标准,突出对司法能力、办案业绩、职业操守的考核,防止简单地以级别、票数、考分取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选任。入额都要经过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遴选,通过政治考察、业务考核、统一考试和面试等环节,实行差额选任,切实把优秀人才选到一线办案岗位上来。对司改后新招录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应当按照规定条件通过考试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并参加统一任前培训。三是严格领导干部入额。在司法体制改革这个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要把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发挥积极表率作用。中央明确,省、市、县三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和分管办案工作的副院长、副检察长可以入额。但是,必须按照程序和标准参加遴选,入额后必须编入办案团队在一线直接办案,并且达到一定数量要求。

  (二)坚持法官检察官权责统一,着力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责任制,关键是要遵循司法亲历性和权责一致性规律,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一是健全落实办案责任制。完善和落实独任法官、合议庭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推行办案人员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度,院庭长对其未直接参加审理的案件裁判文书不再进行审核签发。在赋予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的同时,健全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细化量化司法责任,明确法官检察官办多少案、担什么责、怎么追责。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依法合理确定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范围,强化宏观指导职能。二是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总的要求是整合司法资源,精简机构,减少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机构精简后空出的编制,应向基层和办案一线调配使用,推动业务骨干从管理岗位回到办案岗位。三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持辩证思维,不能将“去行政化”简单理解为“去管理”,院庭长要依照权力清单履行审判管理监督职责。建立科学的法官检察官办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业绩评价标准,依托信息化手段对审判权、检察权行使实行动态监控、做到全程留痕。建立法官检察官退出员额机制,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在办案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冤假错案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要退出员额,形成“能者上、不胜任者下”的良性机制。

  (三)坚持完善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着力调动广大司法人员的积极性。完善职业保障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是调动法官检察官积极性,增强职业荣誉感,使他们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中安心专心。一是建立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制度。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的核心是与行政职级完全脱钩,职数比例高于其他类别公务员,重点向基层和办案一线倾斜,并建立逐级遴选机制,让基层法官检察官有更大发展空间。二是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与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绩效考核奖金三部分,员额内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薪酬将分别按一定比例提高。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绩效考核奖金的发放,主要依据责任轻重、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和办案难度等因素确定,并向一线办案人员倾斜,鼓励多办案、办好案。三是兼顾各类人员切身利益。对未入额的法官检察官,坚持“老人老办法”,可以保留原职务和待遇,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并可参加后续入额遴选,愿意转岗到其他部门工作的也应打开通道。完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职业发展通道,确保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法院检察院服务性、事务性、保障性工作岗位所需劳务。

  (四)坚持推进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继续发挥好市县党委政法委的作用。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确保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重要举措。一是建立全省法院检察院机构和人员统一管理体制。市、县法院检察院中央政法专项编制、机构设置划归省编办统一管理,并商省法院、省检察院统筹在全省范围内调配。市、县法院院长检查院检察长由省委组织部管理,其他班子成员委托当地市级党委管理。二是建立全省法院检察院经费和资产统一管理体制。省、市、县三级法院检察院均为省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向省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预算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拨付,统管后各地法院检察院经费保障不低于原有水平。统一管理不等于统一标准,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后,在保障水平上各地会有差别,但要逐步缩小差别,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审计和省财政确认的资产、债权、债务,统一上划省级管理。三是继续充分发挥市县党委政法委的作用。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后,市县党委政法委对政法机关的思想、政治领导不变,市县法院检察院党组仍要向同级党委定期汇报工作,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仍是同级党委政法委员会成员。市、县法院检察院要正确处理与同级党委政法委的关系,确保党管政法原则落到实处。

  三、注重把握规律性,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司法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树立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遵循司法活动客观规律,做好政策、方案、力量、进度的统筹,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与主体责任相结合。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推进改革,这是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和政治优势。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试点单位所在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革试点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对司法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督促协调,在把方向、聚共识、抓督促、补短板上下功夫,多做政法部门想不到、做不了的事。省法院、省检察院要积极承担主体责任,指导试点单位制定完善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抓好组织推动、督促指导和责任落实。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习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司法权从根本上说是中央事权。”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有序推进。同时,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影响司法公正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加强对试点地区的分类指导,着力破解制约政法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给试点单位一定自主权,建立合理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司法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必须运用系统化思维推进。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改革试点,为全面推开改革探索经验、趟出路子。去年以来,我省研究出台了《陕西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章程(试行)》、法官检察官遴选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40个改革配套文件。启动了咸阳、榆林2市和10县(区)法院检察院共24个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原则上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试点,明年适时在全省范围内推开。目前,改革试点任务、工作要求、路线图和时间表都已明确,关键是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形成以上率下、协调推进的局面,高起点、高水平开展好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妥善处理好四项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关系,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相关改革任务落实。特别是要加强与组织、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政策,形成改革合力。

  坚持推进改革与维护稳定相结合。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把改革的进度和力度与政法机关实际结合起来,在确保政法队伍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加强政策研判和风险评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警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全面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改革。在每项改革启动前,都要做好动员部署和专题培训,把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讲清楚,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牢牢把握宣传舆论主导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改革成果,营造良好氛围。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与促进政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把握“防范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工作重点,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作者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