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对那种热衷于抓大项目、修大马路、建大广场的“硬政绩工程”,群众已经比较了解,大部分领导干部也都“心存顾虑”,不敢率性而为了。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开始热衷于打造“软政绩工程”,如搞所谓“某某模式”“某某经验”等。“软政绩工程”具有投入成本低、监管难等特点,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人们对其表现形式、主要危害、破解之道尚缺乏关注。因此,我们要警惕“软政绩工程”,防止“软政绩”演变成“硬错误”。
现实生活中,“软政绩工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制造典型经验、培育典型模式,而实际工作并无太多亮点;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把“小典型”做大,目的是制造轰动效应,以引起上级部门注意;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借助专家学者和媒体,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成所谓“典型经验”进行宣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捞取“政治资本”;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参加上级部门、单位的调研成果评选,为此不惜大做表面文章,借以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社会公众的关注。诸如此类的“软政绩工程”,与真正形成工作亮点、总结工作经验背道而驰,其实质是为领导干部自己的升迁“造势”。
“软政绩工程”泛滥,无疑会造成巨大危害。“软政绩工程”助长了形式主义。事实上,“软政绩工程”就是一种形象工程,热衷于此的领导干部必然喜欢做表面文章、哗众取宠,其结果就是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如果不坚决反对和纠正这种形式主义,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腐蚀党的干部队伍,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软政绩工程”还劳民伤财。为模式而造模式、为典型而造典型,不可避免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严重的是,一些脱离实际的“典型经验”“某某模式”一旦大范围推广,势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软政绩工程”更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领导干部是体现我们党形象的“窗口”。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制造“软政绩工程”,不真抓实干为群众谋利益,势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党的形象;势必使我们党与群众之间形成隔阂,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这就要求我们高度警惕“软政绩工程”。消除“软政绩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造出来的。只有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如何,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评判。这就需要进一步畅通渠道和路径,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监督和评判,防止领导干部“自说自话”,避免上级部门“一锤定音”。同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从制度上削弱领导干部大兴“软政绩工程”的冲动。在选人用人上尤其要树立尊重实干、鼓励实干、崇尚实干的导向,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让那些只会说不会做、只会“制造政绩”不会创造政绩的投机取巧之人没有市场。
(作者为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考核政绩要有多元标准 | 2010-04-28 |
形势越严峻越须端正政绩观 | 2010-04-28 |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 2010-04-28 |
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 2010-04-28 |
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 2010-04-28 |
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 2010-04-28 |
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 2010-04-28 |
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 2010-04-28 |
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 2010-04-28 |
遵循“三严三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2010-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