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应时合势 保持定力 开拓发展新境界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解读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m.auribault.com2016-01-06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河南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建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列一起,作为关系全省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提到发展的重要日程,并一以贯之在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内容。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没有绿色的发展和没有发展的绿色,都与全面小康相去甚远。绿色关乎民生福祉,环境成为极大关切,把“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做足,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实,群众才会有更多舒适感、获得感、幸福感。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节能环保产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富省,将促进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绿色发展是弥补河南经济发展“短板”的现实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平均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转变。但是,在新常态背景下,过去那种以拼资源要素为主要特征的高消耗高投入粗放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我省建立在优势资源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而衍生的环境问题,更是以“时空压缩”的方式集中呈现出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受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绿色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有助于我省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寻求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平衡,从而实现双赢。

  强化绿色规划引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强化绿色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着眼于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一是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安全等方面兼容在统一的发展思路框架中,构建科学合理、互为依托、相互助推、发展兼容的大格局,在绿色中实现发展。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功能定位约束空间规划、约束开发强度、约束用途用量,推动“多规合一”,构建“四区三带”区域生态格局,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生产、生活和生态相互协调的空间格局。三是强化打造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对水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推进绿色发展方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绿色发展方式是以环境资源为内在要素、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生态化”的过程。绿色发展方式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是以自然要素投入为特征,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过程。推进绿色发展方式需从绿色供给和绿色消费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寻求高效利用资源的模式。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资源优化,建设一批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和静脉产业园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三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度有序利用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网络、生态走廊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五是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规划建议首次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纳入规划,体现出制度保障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既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也涵盖全面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制定修订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把生态文明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坚持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四是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六是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和惩罚力度。(执笔耿德建)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