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吴晓华:国家发展规划应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思立
//m.auribault.com 2017-12-0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国家发展规划是有关国家发展的长远总体计划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职能之一。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实际上这是要建立‘1+4’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吴晓华表示,事实上,发展规划的变革是这些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规划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如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地、推动“多规合一”试点,开展空间规划试点,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这些都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中央对国家发展规划提出新要求

中国经济时报: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并且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能否详细解读这些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晓华:十九大报告对国家发展规划工作提出诸多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在规划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国家发展规划的灵魂。

  在规划发展目标上,要全面体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顺应社会呼声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发展规划就是要全面体现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和日益增长的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在规划发展任务上,要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的不充分体现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不平衡至少体现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各类人群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不平衡中出现的“南升北降”问题。发展的不充分重点体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这些都是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规划发展时序上,要切实对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如何实现这一战略安排需要五年发展规划来具体落实,现阶段要根据这一新战略安排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

  在发展外部环境上,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规划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防止出现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潜在的“修昔底德陷阱”,确保开放条件下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发挥好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国家发展规划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抓手,请问国家发展规划如何在经济中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吴晓华:国家发展规划有了明确的定位,并且提升到“1”的地位,这是中央对发展规划的重视,今后的关键是如何做到让国家发展规划真正发挥出战略导向作用。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发展方向正确。政治方向是发展规划的灵魂。我们的发展规划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指导下的规划,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规划。在编制实施各类发展规划时,要自觉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发展规划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二是建立科学的新时代发展指标,实施目标导向。十九大报告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新发展目标,下一步必须运用科学的指标将发展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经济建设领域,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务之急是将我们长期习惯使用的反映高速增长特征的宏观调控和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转化为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立哪些指标来体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要通过哪些指标来体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立什么样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计算和发布制度?全要素生产率现在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动力的一项最关键性指标,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就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权威的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此外,还需要积极在指标体系中增加体现反映更高生活质量的指标,如自来水直接饮用率,用平均健康预期寿命指标替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等。

  三是把控资源流向,实现问题导向。资源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发展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资源错配是阻碍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的最大问题。比如在经济建设领域,要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投放到实体经济、配置到发展质量的提高上,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政策完善法律解决严重存在的资源要素“脱实向虚”问题,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是加快发展规划立法进程,提供法律保障。立法缺失,是当前我国发展规划事业最大的一块短板。根据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国家发展规划迫切需要在法律框架下开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发展规划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尽快通过法定程序将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