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全方位升级开放型经济正当其时
肖擎
//m.auribault.com 2015-12-28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图为:李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如何理解“双向开放”的深层所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就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李健研究员。

  从“单车道”到对外开放新通道

  记者:双向开放以前也讲,“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今天双向开放的内涵?

  李健: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开放格局,整个开放的趋势是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全面,从低水平到高水平。

  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这些方面的优势让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声誉。“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从高速增长变成中低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大约只有6%,这是前面六个五年计划期间都没有遇到的。过去我们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现在这个优势正在弱化。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方面为核心的新优势。

  中国的工业化也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进入由低收入工业化迈向中高收入工业化的发展新阶段。过去产业的提升主要靠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和释放人口红利,现在要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了。

  从世界来看的话,200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快到第七个年头了,但世界经济还没有走出衰退,主要经济体都在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今年10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成员国宣布达成基本协议,试图重构国际贸易规则的举措,从多边转入区域,纳入了包含服务、投资、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在内的许多“21世纪新议题”,协定内容也由“边界措施”延伸到“边界内措施”等,这都代表着新的国际分工和竞争游戏规则。

  传统一进一出式的对外开放“单车道”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合作的新需求。我们过去也讲“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五中全会提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我们的开放不仅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不仅要重视传统市场,也要积极发展新兴市场;不仅要巩固传统的货物贸易,还要拓展到投资、装备产能合作等领域,拓展到服务贸易;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也推动国际贸易体系的重构,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互利共赢。

  在规则制定中表达自己的声音

  记者:全会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制度性话语权包括哪些?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是否已经拥有一些制度性话语权?

  李健:在我看来,制度性话语权主要是立足于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各方面实力,引导、推动和影响国际经济领域重大议程、发展方向及相关决策和实施过程的能力。

  要看到,由于比较优势不同以及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各个国家之间,尤其是富国与穷国、强国与弱国之间不可能真正公平获益。很长时期里,在许多方面发达国家显得主动、强势,发展中国家显得被动、弱势。拿中美经济贸易交往来说,就存在着后发与先发、学徒与师傅、规则适应者与规则主导者的关系,在国际产业分工等方面,中国处于中低端,美国处于高端。

  但是总体上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已经不是殖民地时代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在独立和主权不受侵犯的基础上,各国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现在,世界贸易规则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新一轮国际产业进步和经济竞争孕育并催生着新的规则。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家,以及正在不断向外投资的新兴大国,在制定世界经济相关规则的时候需要话语权,要表达自己的声音。这不光是说话声音大,而是推动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更高水平国际分工和竞争,并且增进广大贸易伙伴的利益。

  自贸区是第三轮开放的重要载体

  记者: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时的“实行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到现在的“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怎么理解这个“网络”?它对世界经济的新影响又是什么?

  李健: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指的是双边或诸边的自贸区,也就是两个或多个国家及经济体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相互给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待遇所形成的涵盖两国或多国及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区。

  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轮开放,重要载体是四个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他们率先开放带动了全国的开放。进入21世纪以后的第二轮开放,重要载体是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带动了各个领域与多边贸易组织所代表的国际贸易规则接轨。现在,第三轮开放的重要载体就是实施自贸区战略和建立自贸园区,这也是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大家都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亚太自贸区等多项重大倡议。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

  按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来看,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布局涉及周边、“一带一路”和全球三个层次,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指向的正是争取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主要区域经济集团和部分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构建金砖国家大市场、新兴经济体大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大市场。

  审批简化了,但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了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曾指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什么两年时间,范围会从“对外商投资”拓展到“全面”,“管理模式”会被上升到“管理制度”?

  李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是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现在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政府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清单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之所以从模式上升为制度,被全面推行,其实就是因为国际贸易规则和经济全球化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推动国内的经济体制和国际接轨,通过对外开放来推动国内体制机制的改革。比如这里面包含的审批,列入负面清单的要审批,不在负面清单里的,不是通过事前审批来保证它的正常发展,而是经过工商税务的一些手续就可以经营了。但随后的经营过程你必须遵守规则,因为负面清单对应的是,行政机关工作重心由规范市场主体活动资格为主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主转变,审批简化了,但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了。

  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外商的投资准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的自由流动,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同时也能够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繁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