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
唐爱军
//m.auribault.com2017-09-15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因此,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尤其是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此后,这个命题构成了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一条红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二大以后,我们党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2012年,党的十八大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8个基本要求: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党的领导。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形象地比喻成一篇“大文章”,同时也曾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理解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解决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即“站起来”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不断解决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问题,即“富起来”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着眼于“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解决“强起来”的问题。

  二是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时间段,第六个时间段就是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论述既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同时又说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生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具有了强大活力。

  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彰显出其“世界意义”。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一些西方学者总是用“历史终结论”“别无选择论”等话语向发展中国家兜售现代化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上的霸权,它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1956年,毛泽东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命题都是着眼于为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的,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不断彰显其制度优势,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上的“方向性规定”:一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实际上是不走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指的是不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从现代化角度来看,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起一种“新现代性”。“新现代性”表现为对“苏式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双重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的文明类型,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加以阐释。在这里,我们着重指出,作为一种“新现代性”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一是“人民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原则就是“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西方现代性的启蒙价值,但它并没有停留在资产阶级的一般人道主义原则上,而是将“政治解放”推进到“人类解放”。以“人类解放”为核心的价值规范是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它也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中。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与压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会将“人民利益”在价值排序表上置于首位,尤其在资本、权力等“物”的力量扩张中保持人民主体性。

  二是“自由平等”。“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也是自由主义传统最重要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实现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但绝不是否定自由,而是揭示资本主义自由的限度,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平等”同样是现代性的重要价值。资本主义现代性所追求的平等,实际上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市场交换等基础上的形式平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平等,不仅包括形式上的平等,还包括实质上的平等,即经济社会权利的平等。当前,一个紧迫任务就是阐释好、宣传好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自由平等维度。西方自由主义者常将社会主义解读为“通往奴役之路”,常用“东方专制主义”“极权主义”“全能主义”“威权主义”等概念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偏见。

  三是“天下为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了个人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共同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天下为公”既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内在特质,也是社会主义传统的本质基因,继承这两大道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地宣示“天下为公”的价值旗帜。

  四是“和平主义”。在全球话语中,中国的“和平崛起”与现代化模式常遭遇“挨骂”。“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中国低人权论”“带血GDP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中国殖民论”等等,都是中国“挨骂”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价值偏见和战略意图所导致的。实际上,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内在的和平主义性质。中国道路蕴含着和平主义的“文化基因”,比如,“和为贵”“和而不同”“内圣外王”“睦邻友邦”等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当然这种和平主义的基因不仅来自于中华传统文化,更来自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暴力等性质的超越。邓小平强调说:“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是强权主义的“霸道”,其起点是扩张主义、归宿点是霸权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主义的“王道”。总而言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不断彰显“人民至上”“自由平等”“天下为公”“和平主义”等价值意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