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今中外,探讨用兵(战争)的著作层出不穷,而孙武的《孙子兵法》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最有影响,堪称中西双璧。恩格斯在一封致马克思的信中称克劳塞维茨为“头号巨星”,并在信中写道:“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哲理研究的方法很奇特,但书本身是很好的。”列宁在流亡瑞士期间深入地研究了克劳塞维茨的主要著作,并做了摘要和眉批。能为革命导师所重视,必定是非凡之人,而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处。
一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6月出生在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的布尔格镇。他的父亲是小镇税务官,家中有六个子女。克劳塞维茨在三个男孩中排行最小,12岁时就参军,在一个步兵团当士官生。
克劳塞维茨早年只受过有限的初等教育,参军后一直坚持自学,有空就埋头读书,广泛猎取各种知识。1801年秋,他被送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因勤奋好学赢得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香霍斯特从此成为他的“精神之父”与莫逆之交。1803年,克劳塞维茨被香霍斯特推荐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从此,他得以出入政治中心的宫廷,接触军界和政界的头面人物,同时还参加香霍斯特主办的“军事协会”的活动,研究军事、哲学、历史和文学。这期间,他还巧遇玛丽·冯·布吕尔小姐,两人一见钟情,相恋六年后终成眷属。
1806年秋,普鲁士与法国作战。克劳塞维茨随奥古斯特亲王所率的部队参加了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奥古斯特亲王兵败投降,克劳塞维茨退却时被法军俘虏。拘留法国期间,他利用闲暇进行思考与写作。普鲁士军事上的失败,使他意识到军事改革势在必行。1807年10月获释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香霍斯特主持的军事改革工作,结识了军事改革委员会的成员格乃泽瑙、博因等人。1809年,他进入总参谋部,在香霍斯特属下工作;次年晋升为少校,担任军官学校教官,兼任王太子(后来的威廉四世)的军事教员。
1812年4月,克劳塞维茨因不满普鲁士国王与拿破仑结盟而愤然离去,辗转到俄国,供职于俄军参谋部。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随俄军参加战斗,对整个战局了如指掌。1814年,克劳塞维茨回归普鲁士军队,翌年任布吕赫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过林尼会战。1815年秋,他改任莱因军团参谋长;1818年5月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晋升为少将。担任校长的12年间,他潜心研究战史和从事军事理论著述。1831年11月16日,克劳塞维茨被霍乱夺走生命,终年51岁。
二
克劳塞维茨无论处于顺境或逆境,既随遇而安,又不安于现状,总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自我“充电”,从而使自己成为视野开阔、思想深邃的伟大军事理论家。他的妻子玛丽虽出身于名门望族,但自幼接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具有炽烈的爱国情怀,渴望改革普鲁士的不合理的制度。他们深情相爱,患难与共,忠贞不渝。两人结合未能生育子女,却共同孕育出不朽的精神硕果——《战争论》。这部著作是克劳塞维茨任军校校长期间创作的,当时尚未修订完毕,打算以后做修改,但一直没有机会。作者死后,他的妻子将它整理出版。
关于战争,作者开宗明义地论述它的性质。就定义而言,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垮敌人,使敌人无力抵抗;战争手段只有一个,就是斗争,就是战斗。
《战争论》系统地探讨了战略战术问题,其中包含不少独到的见解。克劳塞维茨第一次明确提出一系列重要军事原则,如最大限度地使用兵力,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等等。他将战略要素划分为物质、精神、地理、数学和统计五大要素,指出军队的武德、统帅的才能、政府的智慧、战区的民心和其他精神素质所构成的精神要素是制胜的关键力量,无疑是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在进攻、防御和战争计划方面,克劳塞维茨都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不过,这部著作只考虑所进行的战争如何打赢,而没有揭示战争的真正本质,没有明确界定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终究是令人遗憾的缺陷。
三
克劳塞维茨生活的年代,是欧洲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迅速崛起的拿破仑横扫欧洲,虽然法军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般沉重打击了各国封建势力,但法国对外推行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政策,必然遭到被占领国家及其人民的强烈反抗,终究以失败而告终。耶拿会战、1812年俄法战争、1813—1815年普鲁士解放战争,克劳塞维茨都是亲历者。他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对历次战争进行了深入思考,先后研究了历史上130多个战例,批判地阅读了大量军事理论文献,系统地总结了战争经验,创造性地建立了完整的军事理论,从而写出不朽巨著《战争论》。
《战争论》的无穷魅力在于,它既凝聚了此前历代的战争智慧,又呼应了那个时代的军事变迁,而那个时代又是现代世界的发端。这部巨著问世以来,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被推崇为近代军事理论的主要经典著作,作者本人也被公认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时过境迁,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与技术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战争论》所阐发的战略思想与军事原则并没有过时,至今仍有借鉴与指导意义。比如就军队的武德,克劳塞维茨指出,勇敢是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军人的勇敢不同于普通人的勇敢,军人的勇敢必须摆脱个人勇敢所固有的那种不受控制和随心所欲地显示力量的倾向,它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服从命令、遵守纪律、遵守规则与方法。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做好防备,从《战争论》中汲取智慧。“战争并不可怕,但是战争不应该由我们挑起。”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寒区作战从野战生存开始 | 2014-01-24 |
兵家名言:胜利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 | 2014-01-24 |
中华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 | 2014-01-24 |
在变与不变中探寻战争制胜机理 | 2014-01-24 |
从克劳塞维茨被俘说起 | 2014-01-24 |
薛国安:东西兵法“圣经”的启示 | 2014-01-24 |
怎样理解战争规则的改变? | 2014-01-24 |
汲取“兵圣” 谋胜智慧 | 2014-01-24 |
军人要打赢“书桌的较量” | 2014-01-24 |
点亮军事创新文化的光芒 | 2014-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