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问题是推动工作的“发动机”
申国华
//m.auribault.com 2017-10-13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许多单位都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曲”都围绕“问题”展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才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发动机”。

  现实工作中,少数单位工作效果一般,建设水平徘徊不前,主要原因都与不注重解决问题,没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有关。比如:个别干部对待问题,不是“迎着上”而是“绕着走”,本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却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有的同志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电话遥控指挥多、深入实际少,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有效措施和招数;还有的干部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不是科学分析主客观原因并认真解决,而是先千方百计藏着捂着盖着,等等。这样以来,问题往往越来越多,影响单位建设。

  干工作,不是看写的怎么好、说的怎么美,往往是看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因为只有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工作才能向前推进,单位建设水平才能提升。而且,紧盯问题不放,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效果就会非常明显。坚持问题导向,干工作、抓学习浑身常常就有用不完的劲儿。所以,问题,才是推动工作的“发动机”。

  问题,是锻炼能力的“磨刀石”。问题即使再小,如果高度重视,坚持“迎着上”,选择科学方法认真解决,很可能都会总结出不少经验。相反,如果对“小问题”不当回事儿,一心想着解决“大问题”,由于平时缺乏积累和锻炼,“小问题”没解决,“大问题”一旦降临,往往会措手不及、束手无策,还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城市街道下水道盖子破损或被雨水冲走,换个盖子,再简单不过,但如果没有及时解决,都可能导致行人伤亡。及时解决之后,再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加强监管,往往可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即使解决的全是“小问题”,只要认真对待,仍然能够成为行家里手。虽然“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事物的原理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实践出真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实践、提炼升华、总结经验的过程。如果不把问题当回事儿,只想偷奸耍滑、光说不练,即使想畅谈一些经验,也多是“陈芝麻烂谷子”。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解决问题来总结经验,才能做到务实管用,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为深化作风建设、抓建设促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坚持问题导向是干好工作的“发动机”,既能破解革命和建设中的难题,也能破解改革中的难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认真对待,认真解决,最后,不仅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总结出了更多的真知灼见,增长才干以更好地推动工作、服务群众。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纪委)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