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漫画 徐简
医疗业和新闻业,是少数拥有国家设立的节日的行业。在种种医患纠纷中,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媒体因素。民意被放大的过程,缺少不了的是媒介的传播。在理想条件下,客观公正的报道应当取得各方面的欢迎,至少是能够反映各方面的诉求。但是,医生讨厌记者,却成为很多医疗新闻被报道后的常见现象。让新闻业与医疗业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社会形成对医疗业的正确认知,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景维隆:报道医患事件的核心就是还原真相。我曾亲眼目睹某医院门前病人家属悬挂条幅责骂医院和医生无能,把病人治死了,具体死因大家私下各种乱传。事实呢?据了解,手术前明确过风险很大,病人自身病情也严重,最后发生不幸,家属把责任推给医院和医生。不明真相的媒体或自媒体发布出去,就属于煽风点火。新闻媒体要去引导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煽风点火看热闹。
@王筱歆:我最看重的记者素质就是“事实+原则+勤快”。医疗记者要经常往医院跑一跑,多走进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活,看看医生是怎么看病和手术的,医生平时的工作感悟和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病人住院看病情况如何,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反应如何,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如何,并把医院纵向或横向对比。这些都是需要医疗报道记者做好的功课。
@胡波:犹记得2014年湘潭孕妇死亡事件,某媒体以《产妇抢救失败,医生失踪》为题,渲染孕妇口吐鲜血惨死手术台,而医护人员全部跑开的悲情,整篇报道塑造了一个草菅人命、管理混乱的医院,并未提及任何关于“羊水栓塞”的专业概念。后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依法、依程序鉴定,产妇的死亡原因符合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构成医疗事故。而现场医护人员也一直持续抢救了9小时。新闻反转让全国人民共同学习了“羊水栓塞”究竟为何。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在西方的医疗政策报道中,政府和医疗相关利益集团也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同时给有组织的非精英集团提供越来越多发声的机会。而在国内,这个机会并不存在。没有多少组织能代表病人发言。存在的组织不但规模小、力量弱,还只是代表某种疾病患者的小团体。
卢阳旭:医学不能包治百病,“相互理解”亦... 2014-03-10 |
王 地:哥看的不是视频,是红包 2014-12-11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 2014-12-23 |
戎国强:术前漫画折射的为医之道 2015-01-09 |
庹新岗:治医托需纠正民众就医观 2015-07-07 |
朱昌俊:过度解读“医生坏阿姨”也是一种伤害 2015-07-27 |
郭兴华:警惕医生“结构化流失” 2015-11-20 |
打击黄牛能有多难? 2016-01-27 |
快评论 2016-02-19 |
“检查费不能低于药费”是把带血的刀 2016-04-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