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中国软实力的特色与力量
张国祚
//m.auribault.com2015-03-1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软实力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传播到我国已有20多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软实力吸收了中华文化的水土和阳光雨露后,不仅充满生机,而且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力量。

  中国软实力具有“以文化天下”的特色

  强调中国特色,绝非人为地划定一条狭隘的民族主义界限。人类文明总是在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中向前发展的。但软实力作为上层建筑,不可能不受特定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国家利益所制约,不可能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可能不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特色。由此,中国软实力建设必然会也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是中国软实力打造自己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彰显了中国软实力“以文化天下”的情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集中体现。综合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对西方软实力的实质性改造和创新。

  改变了软实力的宗旨。美国把软实力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则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内,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高尚思想道德,增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对外,是为了传播中国的立场和声音,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构建和平、和谐、合作的世界。

  拓展了软实力的内涵。中国不再把软实力限定为文化的吸引力、制度和价值观的吸引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而是使之涵盖除物质硬实力以外的精神、智慧、情感的力量,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语言的说服力、理想的感召力、精神的鼓舞力、智慧的创造力、道德的感染力、理论的指导力、舆论的引导力、艺术的征服力等。

  建构了新的理论体系。中国不再一般地谈论软实力,而是在软实力前面冠以文化二字,使文化成为软实力的核心词;不再把文化同构成软实力的其他要素并列,而是确立文化在软实力中最高层次的定位,强调文化对软实力其他要素的引领作用。这是因为制度、价值观、掌握国际话语权、外交谋略等软实力要素,无不深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和实践力量

  中国文化软实力不仅超越了软实力概念提出者最初的思想界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表现出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

  明晰软实力概念,为软实力的范畴规划、理论深化及系统研究奠定基础。软实力概念虽是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但他对软实力并未给出清晰、明确、一以贯之的定义。中国学者相对于硬实力,对软实力作出了清晰、明确、科学的定义。他们把硬实力界定为一切有形的、可以量化的力量,表现为资源、物质、强制性力量的实力;把软实力界定为所有无形的、难以量化的、非强制性力量的实力,体现为吸引、凝聚、感召、动员、说服、诱导、感染、共鸣、同化等影响人心的作用。

  拓展软实力战略目标,向外助力国际政治博弈、向内助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人看来,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另“一条腿”就是文化软实力。如果物质硬实力不行,有可能一打就垮;但文化软实力不行,就可能不打自垮。中国发展软实力,不但着眼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掌握国际话语权;更着眼在国内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道德、提高民族素质、弘扬光荣传统、倡导爱国主义等,有着更为丰富的战略目标。

  发挥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软实力的高度、拓展软实力的广度和深度。西方学者往往把软实力表述为文化、价值观、制度、政策、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等。而中国人认为,文化在软实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是软实力的灵魂和经纬,不应和其他要素并列。所谓灵魂,指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宗旨和思路;所谓经纬,指文化因素渗透到软实力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逻辑链条中。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因为它站位低,不会有什么远见;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因为它浅尝辄止,不会有深刻的见解;没有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因为它视野狭窄,难以总揽全局,难免坐井观天,会渐趋僵化甚至消亡。

  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所系、优势所在,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根基。其中许多精华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价值和意义,如讲仁爱、倡忠勇、敬廉洁、誉气节、崇智慧、申正义、重民本、守诚信、尚合和、求大同等价值理念。这些理念一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就会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巨大正能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有优势,这一点就连约瑟夫·奈也不得不承认。他说,软实力概念虽然是他提出的,“但并不具有美国特色,中国古人对软实力很早就有深刻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可见,深入发掘、梳理、提炼、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西方学者大都把软实力作为国际战略、外交权谋,却忽视人在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学者看来,人对软实力的消长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操、意志、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人文修养、艺术品位、思维方法、智慧能力等。

  强调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基石作用,有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最长久、最深厚的发展动力,都源自其所尊崇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国家文化软实力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上,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则取决于其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在国民中的认同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第一要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瑟夫·奈在阐释自己的软实力理论时,总是把美国的价值观作为美国软实力强大、“注定领导世界”的理由,并欲向别国推广。显然,这种观点和做法是很多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近年来,研究中国且对中国友好的西方学者越来越多,但中国的事还得多问中国人怎么看、怎么说。我们既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广的眼界、从容听取外国人的不同声音,更要有骨气和底气,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价值观自信。在软实力上,我们也要有自信,坚信中国文化软实力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力量。(作者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