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媒介素养教育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
王秀艳
//m.auribault.com 2015-11-10 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媒介对人的影响无孔不入、无时不在、无远弗届,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将其喻为“软利器”,无影无形、难以把握、防不胜防。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新媒体时代,“人—媒”互动频率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学会同媒体打交道、掌握应对媒介万象的技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正是基于此,当下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算来将近20年,中国学界对媒介素养探究逐步升温,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积淀。然而,学界在理论层面争鸣不断,社会在实践层面却显得很“冷”,呈现出“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显然,造成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和理论冷热不均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未能将其发展意义置于应有的高度。时至今日,我们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来审视媒介素养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阐述散见于马恩著作之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指出它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当今社会,个人要想全面发展,必须具备应对媒介,提升素养的能力。媒介素养就是一种对信息驾驭和掌控的能力,是人接触、分析、评价和制作信息以及善用媒介等综合能力的显现。这样看来,媒介素养,作为公民应对媒介的能力,是包含于“一切能力”之中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一个构成部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大众而言,这种能力无疑还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演下,信息对人的轰击随处可见。人们极易滑向信息的漩涡而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或陷入信息的羁绊而无法自由发展。要想摆脱媒介的束缚,回避不是办法,远离也不可行,要知道,狂欢的媒介裹挟着消费文化一同向我们袭来,无论是作为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媒介,还是本身就是文化的媒介,都令人防不胜防、无处遁逃,人的发展受到钳制。正是基于此,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今天仅注重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还远远不够,人的综合素质还应涵盖与媒介打交道的素养和能力。当我们再次提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时,非常有必要将媒介素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予以凸显出来。不言而喻,当我们重新审视媒介素养教育时,也就有必要将其置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倡导,惟其如此,媒介素养教育才会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创新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它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能力、社会关系、个性以及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当今在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之路上,伴随着“众媒狂欢”的潜在钳制——严肃的命题被娱乐化,理性的话语被戏剧化,独立的思考被削弱化。只有从“人的全面发展”之高度来审视媒介素养教育才能赋予其应有的“名分”,有“名分”才有“地位”,有“地位”才会受到重视。从“全面发展”到“全面教育”是人社会化的一个必经过程。而人的个性发展表现为个人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也就是人的能动性、批判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而这其中恰恰是媒介素养的集中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自如出入“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缺少对媒介的把控能力,不是人的自由发展,当然也就无法构成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三次提及“人的全面发展”,四次强调“和谐社会”。良性的“人-媒”互动有利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筑。既然无法远离媒介,既然媒介对人的负面性危及其全面而自由发展,那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赋予公民善用媒介的能力。这样才能从“人—媒”的“对抗”走向“和谐”。而和谐“人—媒”关系的构建有赖于两个层面:其一是信息传播者的道德和伦理自觉,其二是信息接受者的素养。就第一方面而言,我们强调传播者理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传播伦理。每一个传播者应该秉承对社会、对他人负责的态度,讲求传播自律,不能任意释放“信息流毒”。事实上,当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候,当媒体被推向竞争序列之后,传播伦理和自律还不足以遏制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和谐“人—媒”关系的构筑越来越要依赖于第二个层面,即取决于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媒介素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要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之中理应包含媒介素养。每一个人都应具备“为自己把关”的素养和能力,对于青少年而言,这种素养尤为必要。

  毋庸讳言,传媒负面影响的背后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如何可能的问题。今天我们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时,无论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能力还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都无法离开“媒介狂欢”的语境,都得面对“信息鼎沸”的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与媒介素养具有同构意义,它与作为终极目的的“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共同的指向。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才会使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全面”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应该全民普及的教育,也应被视为终身的教育,但当下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反映出来的冷热不均现象令人忧虑,理应得到及时纠正。(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