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中国市场撬动世界电影格局
张颐武
//m.auribault.com 2016-03-30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电影的票房在2015年有了爆炸性的增长,这种增长既体现在整个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上,也体现在中国本土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票房的比例所发生的变化上。去年以来,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长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到年底的整个票房可以突破400亿元已经毫无悬念。(注:这篇文章是2015年12月2日发表,3日中国电影票房就已经超过400亿元)而且国产电影《捉妖记》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票房的新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本土的整个票房比例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据统计,去年以来,好莱坞电影的票房在中国占比十多年来首次不到4成。这个重大的变化其实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成长的结果了,也撬动了全球电影格局的转变。

  中国电影观众这几年有了快速的增长,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全国化”进程的结果。近年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成的超级大都市如北上广决定电影票房的结构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来自两个新的增量,一是中国的中产群体的扩大的趋势已经迅速地形成了以三四线城市为中心的快速扩张。二是80后90后的年轻的观众群体已经成为当下的文化消费的主力。这两个要素的叠加正好是已经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小镇青年”群体所形成的电影的“新观众”。这些“新观众”的崛起从根本上形成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新增量。他们的出现让电影文化和趣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其实是中国的电影市场仍然会持续的增长的内在的动力。这一内在的动力将会支配中国电影票房继续获得起码五到十年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正是由于中国的“城镇化”的深化的结果。中国的新的中产观众将会让中国成为华语电影乃至全球电影的无可争议的新的中心。这两股力量正是中国最重要的消费的增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他们的作用下中国电影票房才会有如此的增长。这当然既是基础设施的配置的增长的结果,大型的购物中心中的电影院向三四线城市的快速普及和整个银幕数的增长都是三四线城市加入到电影市场中的必要的条件。而中等收入者近年来的急剧的扩大和普通劳动者快速的收入增长都为电影消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年轻人历来是电影消费的主力,但今天的年轻人的增量不再是大都会的青年,而是三四线城市的青年,他们的趣味也对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的电影市场的放大,正是三四线城市和青年这两个重叠的增量产生的集聚的效应。

  这使得中国电影的“本土性”进一步地加深了,面对本土观众的电影文化开始有了两个方向的增长。一是在好莱坞电影最擅长的“高概念”“高技术”电影方面中国电影也开始了追赶的尝试。如《九层妖塔》等的特技制作的成功和《捉妖记》的本。在好莱坞电影现在缺少新的增长点的时候,中国电影在这方面的追赶虽然现在还难成大的力量,但由于有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以及国际合作,未来的成果可期。二是中国电影对本土的日常生活的发掘形成的本土电影的独特的表现,如十一档期受到欢迎的《港?濉泛汀断穆逄胤衬铡返龋?庑┑缬昂湍昵崛撕椭械仁杖胝叩娜粘I?钕⑾⑾喙亍H盟?歉型?硎堋U庵掷嘈鸵丫?纬闪俗约旱奶厣?M?保?泄?缬暗恼?宓氖谐〉姆糯笠参?帐醯缬暗姆⒄固峁┝诵碌目占洌?终量碌摹渡胶庸嗜恕纷魑?帐醯缬按丛炝肆角?虻钠狈浚?泊丛炝思终量卤救说缬捌狈康男赂呔褪侵っ鳌?/P>

  在今天,美国电影市场近年出现停滞状况,美国大片多数以续集等方式出现,缺少创新的状况也日趋严重。好莱坞虽然仍然具有很强的实力,但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制作的持续的活跃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电影的总体格局。首先是带来了蛋糕做大,中国电影已经能够在本土和好莱坞电影竞争,基本上打成平手,这其实是除了印度之外很少有国家的电影工业能够做到的。其次也带了了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的巨大的吸引力和在全球华语电影中的核心的位置。全球华语现在已经完全是以中国大陆为中心发展的了。这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挑战和问题,但“全国化”已经为中国电影带来的全球性的契机。(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