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李文
//m.auribault.com2015-06-0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29日,他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集中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12月9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详尽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并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重要论断将新常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3月30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对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新发展、新突破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习近平同志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九看”的思想方法全面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从消费需求看,二是从投资需求看,三是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四是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五是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六是从市场竞争特点看,七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 八是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九是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只有立足于这“九看”,才能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到,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是制定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又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不断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应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明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讲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的变化,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迈上更高级发展阶段必须越过的坎。因此,组织经济活动,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

  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牵引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市场与政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协调共进。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市场、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法治予以切实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的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为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新常态下必须掌握的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问题,等等。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发展才能打开新的空间。正是针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战略举措,比如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建设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等等。

  新的工作理念,突出体现为不为压力所动的战略定力。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敢作为、勇担当;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这些要求在新常态下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的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力量,以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责任意识。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减速,一些人患上“换挡焦虑症”,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沉住气、有调控定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中最为突出的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他强调,再难也得干,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向历史和人民交代。在新常态下,既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也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历史耐心。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就会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三

  显而易见,在这些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新的思想方法和新的工作理念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新的状态,展现许多新的亮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深化改革带来新变化,释放了市场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第二,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第三,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 201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第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来新的增长点,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持续高速扩张,“互联网+”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第五,引进来、走出去成效明显,“一带一路”等战略稳步实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并驾齐驱”;第六,基于国民高储蓄和长期积累的国家净资产,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回旋余地比较大,宏观调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总之,我国经济“换挡不失势”,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双中高”目标。

  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清醒认识到,新常态开拓了通往新繁荣的康庄大道,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提供了新飞跃的要素、条件、方法和环境。但机遇要变成现实,还有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完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因此,既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战略转折的平常心;更要下大决心、大气力引领新常态,面对新挑战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还需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绝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某种新的稳态,更不是说我国目前的现状便是新常态。如果把现状认作新常态,新常态就变成对现状的消极默认,从而失去其蕴含的进取精神。目前的状态只是新常态的一个起始点,它正引领我国经济进入一种综合动态优化过程:某些特征正在生成、发展、壮大,另一些特征则在弱化、改变或者消失。简言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有着确定愿景、随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有专家认为,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指的是多重因素变化的综合优化过程。它指向的是中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生态效应改善、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组合,指向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此外,新常态是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若干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有确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对这一概念不能泛化和滥用,更不能在其他领域其他问题上随意贴标签。必须科学理解其内涵,精准界定其外延,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