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制作:吴葳 郑鑫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为指引,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一条绿中寻金、变绿为金的生态产业链正在广袤疆土上铺展。
上世纪末,浙江安吉县新余村大规模开山采矿,村集体年收入常年稳定在300多万元,一度成为全县首富村,但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003年7月,建设“绿色浙江”的决策,迅速传导到浙江每个县、每个村。如今的余村,山峦苍翠,绿水潺潺,竹海绵延,百姓安居而“富美”。2016年,余村成为3A级旅游景区,由“卖石头”的村庄完成“美丽蜕变”,走上“卖风景”的致富路。
广西柳州,一座美丽宜居的城市。谁能想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是“酸雨之都”,“雨水下来似醋酸,城里处处‘白面山’”。痛定思痛,一场持久的“环境保卫战”打响了。走出发展与保护的二元对立,廓清的是绿色发展新理念,如今的柳州捧回了“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福建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这里有万亩翠竹,千亩桃园,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游玩,每年给村民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而这一切,得益于龙共村“宁要青山,不要矿山”的坚持。[更多]
探寻全域旅游时代,各地如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扶贫。盯住脚下的土地和资源,寻找绿水青山的“变金术”。
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索松村临近雅鲁藏布大峡谷,正对南迦巴瓦峰,是林芝“桃花节”期间俯瞰桃花林的最佳地点之一。村民珍嘎去年开了家庭旅馆,年收入达4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蓝天碧水,游人忙着拍照,这是他们眼中的绿水青山;景区周边,村民呵护着一草一木,这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
十堰市茅箭区紧扣“美丽乡村建设”,以云龙谷景区开发为龙头,加快秦巴生态植物园、“漫谷公社”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做到月月有新看点、季季有新热点、年年迈上新起点。
博湖全域旅游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奋力前行,不仅将“冷资源”盘活,还把其开发、打造成更符合现代游客需求和注重游客感受、体验及享受的旅游产品,让“冷资源”随之而火。博湖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这颗蕴藏在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为“塞外江南”世人知。[更多]
永州市桐子坳村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村”,全村范围内共有大小银杏树3000余棵,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217棵,拥有天子山近万亩原始次生林自然风光。但是山多田少的地理环境使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经济发展滞后,是省定贫困村。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金黄的银杏叶,给桐子坳村铺出了一条“绿色黄金”的致富路。依托旅游发展,67岁的贫困户龙根保也吃上“旅游饭”,摘了贫困帽。
十年巨变,乡村旅游火了王岗富了村民。时间追溯至2007年,彼时的王岗村,还是一个落后的村寨,村民不是种水稻就是种苞谷,年轻劳动力80%以上都外出打工,谁也想不到村子会有什么变化。就在这一年,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王岗村村支两委在苦苦寻觅后找到了发展的路子——建好美丽乡村,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借布依民俗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漫天大雪给小山村增添了更多妩媚,游客们踏雪而来,在温暖的酩馏坊里看滴滴晶莹的酩馏落到粗瓷碗里,尝一口,高原的寒冷就融化在这热气腾腾的酩馏中。在多方支持下,慕家村华丽转身,一个以慕容文化和青海民间民俗文化为主的慕容古寨全新亮相。慕容古寨从一个小山村蝶变为文化旅游结合的全省乡村旅游典型受到广泛关注。[更多]
总监制:王四新
策划:王妍 郭丽娟 冯裕
制作:刘云 徐林 卢云 傅仁誉 韩瑞敏 李学平
韩京华 昕亚 谷永光 郑鑫 吴葳
设计:吴雨轩
页面:王瑛
中工网诚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