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代课
            
            
             时 锋
            
            //m.auribault.com
            2017-05-26
            来源: 经济日报
            | 分享到: | 更多 | 

王 铎作
如今,“有偿代课”成为大学校园内一些学生“不能说的秘密”。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学生钻老师“认不全人”的空子,花钱雇人代课;一些兼职代课学生每周代四五节课,月入近千元。此外,更有代课中介按代课双方需要匹配的年龄、样貌等,按次抽取佣金,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不可否认,“有偿代课”之风盛行,很大程度上与授课内容和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关,值得教育部门和高校反思。对高校来说,要改变教育管理方式,对教师考核不能一味偏向科研成果,也要兼顾教学质量;对学生管理要注重疏导,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事实上,“代课”与“替考”一样,都是作弊行为,可考虑记入信用档案。 (时 锋)
             编辑:张苇柠
            
           | 余明辉:“有偿补课”需疏堵结合2015-07-07 | 
| 各有所需2015-07-24 | 
| “连坐校长”治“有偿补课”是否药对其症?2015-11-18 | 
| 校外拼命补课考验师德一票否决的威力2015-12-11 | 
| “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到底伤害了谁?2015-12-25 | 
| 停不下2016-02-16 | 
| 有偿补课和违规收礼何以久治难愈2016-08-01 | 
| 有偿替课成灰色产业链折射教管失位2016-11-14 | 
| 我们为什么需要有偿家教2017-04-10 | 
| 治理有偿补课2017-05-25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