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哲学社会科学要以人民为中心
颜晓峰
//m.auribault.com 2016-06-03 来源:宣讲家网
分享到: 更多

  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导向,就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就能够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方向,保持思想理论学术的生命源泉,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功能看。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变革、文明进步提供思想先导、知识准备、价值塑造、精神激励。新形势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13亿多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依靠全体人民理想信念的坚定、道德水准的提升、能力素质的增强。为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体、激发人民力量,是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历史使命,也是深意所在。

  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效果看。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精神、社会的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有社会基础、价值取向、政治立场的学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直接影响和左右研究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全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把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人民共享发展,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攻方向,为决胜全面小康、增进人民福祉而深入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其效果自然会在决策基础、政策选择、资源分配中实际体现出来。

  从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看。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这些发展难题同时也是人民利益的现实问题,怎样看待、怎样解决,都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担当起理论创新的责任,把保障人民利益作为研究动力,把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发展路径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的途径。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是要在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研究评价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导向。

  研究方向往人民需求聚焦。哲学社会科学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重点学科和冷门学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并不是说所有研究都要集中于与人民利益直接相关的课题。而是说在学科设置、课题分布、资源配置等方面,要把与国家发展命脉密切相关、关乎国计民生大事的学科作为主干学科,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人民主体地位的课题作为重大课题,把研究资源在统筹兼顾、合理分配的前提下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倾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能够推动理论创新,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人民的声音。满足人民根本利益,提供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研究成果为人民利益筹划。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包含着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直接提出政策建议,或是建立了理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社会领域、社会关系中的利益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价值中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人民利益进行研究是把科学与价值、真理与利益统一起来,因为人民利益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历史前进方向。

  研究评价用人民标准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需要比较数量、评估质量、参照惯例、制定标准,这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必要手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同时也是立起了一个更高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人民成为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要只是自我欣赏、圈子欣赏,而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在人民群众中接受检验和评价,群众是阅读者,也是评论者;不要只是看刊物规格、转载指数,而是要看研究成果的社会效果和效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明确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把看齐意识和中心意识统一起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看齐意识同样体现在研究工作中。党的领导与人民中心是一致的,看齐意识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一致的。党的领导统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局,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与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实践要求相适应相协调,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把学术水准和人民标准统一起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学术追求、学术品位、学术标准,这是立身之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是说因此可以不讲学术、不要学术,而是说要像马克思那样,既创作出政治经济学的旷世之作,又写出了工人阶级的“圣经”,实现了学术标准与人民标准的完美统一,学术标准与人民标准相得益彰。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把个人事业和奉献人民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个人事业要在奉献人民中获得成就、取得成功,奉献人民要通过个人事业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通过新思想的产生、新研究的价值来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我们要以奋进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质量标准、丰硕的理论成果,服务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服务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