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漫画评论-正文
百余篇国际论文被撤,“自省”别“自弃”
殷建光
//m.auribault.com 2015-11-13 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 更多

  仅7个月,百余篇来自中国的国际论文先后被期刊、出版社撤下。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机构关注。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10月,拥有《柳叶刀》、《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种杂志中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随着调查,一条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的国际论文“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11月13日北京青年报)

  相信,看到这条新闻,必然激发起我们一些论者对中国学术的虚荣之风、对职称评定论文主义口诛笔伐的热情了。他们愤世嫉俗,痛心疾首,好像中国论文工作已经被雾霾笼罩了。其实,面对这个现象,反思、自省是应该的,但是没必要如此狂轰滥炸,如此的“自弃”。

  我们不妨看一个统计,《美国科学院院报》数据指出,2012年关于论文欺诈或疑似欺诈的统计显示:美德日排名前三,中国排在第四。由此,我们会恍然大悟,论文欺诈并非国人专利,而是世界通病,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自卑自弃了。当然,这也不是说,因为人家发达国家论文欺诈比我们“先进”,我们就可以“奋起直追”了,这样,就有点阿Q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理性认识,清醒自省。

  现实中,一些地方金钱买论文导致的论文欺诈现象很泛滥,于是,我们的职称改革者认为,应该彻底取缔论文,甚至我们的大学生生毕业论文也应取缔。其实,这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唯论文论”走向了“弃论文论”,这当然也是不对的,毕竟论文代表着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只要不是花钱买的,只要不欺诈,只要是自己写的,应该作为一个考核指标。这没错。因为有人花钱买,搞论文欺诈,就取缔论文,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关键是我们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对论文的态度,尤其是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对论文的评审严格起来,认真起来,凸显论文的真实价值,让花钱买的论文不管用,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关系到职称评定人的素质,如果他们自己没有学术水平,他们不能认定论文的真假;他们自己是老好人主义,他们自然不愿意较真。于是,花钱买的论文就趁虚而入,论文欺诈就得逞了。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说,我国科研论文总数世界第二,撤稿是其中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中国科研人员的基本道德操守还是好的。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现实,绝对不能见瑕疵而不见全玉。面对论文造假现象,我们需要自省的是我们对论文的正确的态度,唯论文论不对,弃论文论也不行。让论文货真价实起来,才是正道。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科技工作者会发表更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这是主流,切不可因为花钱买论文就否定我国论文的学术价值,那样,就太不懂得“自尊”了,百余篇国际论文被撤,“自省”别“自弃”。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