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编外谈-正文
恨铁不成钢就能打脸吗?
//m.auribault.com2017-09-11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9月1日开学第一天,在安徽合肥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初级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因学生没有按规定默写古诗词,当场掌掴班里38名学生,结果被偷带手机进入教室的学生录下并全程发到网上。这段学生偷拍流传出来的视频确实让人很揪心,只见一名穿黑色上衣戴眼镜的男老师站在讲台上,不时有男女学生轮流走上讲台接受掌掴。(9月6日《扬子晚报》)

  析理 简单粗暴 背后是功利化

  38名学生轮流被老师掌掴这一幕,令人心寒!“轮流扇耳光,基本是每人两记耳光,声音响彻整个教室”,还能称打人者为老师吗?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固然是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更因为出于这样的职业特性,教师必然爱他的学生,也正因此,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教师,是天底下最令人放心的事情,千百年来,莫不如此。

  老师辩称“出发点还是为了孩子,想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但如果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应该在爱护、关心的基础之上循循善诱,粗暴体罚,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老师和学生的对立,其效果肯定适得其反。这于教育工作者,本来不过是职业的常识。何况,全班学生都没有按规定默写,老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实,老师的心浮气躁,不过是受功利驱使罢了,按现在的考核办法,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就必然违反教学规律,以至简单化、粗糙化,动手打学生,表面上是为了学生的成绩,说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掌掴学生,除了有侵犯学生人身权利之嫌,其更恶劣的影响还在于有可能颠覆学生的价值观,这于他们纯洁心灵的玷污和伤害,其残酷其无情,显然更甚于身体上的折磨。如果今后他们也像老师那样,别人妨碍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以暴力报复,该是多么的令人可畏!

  社会变革对教师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管理约束的不力,让教师这个有着特别职业道德要求的职业,正在失去爱自己的学生这个天然的要求。其后果不仅误人子弟,更害人子弟,直至动摇教育的根基。因此,但愿这令人不堪的一幕,能让我们直面不能回避的教育之耻,来救救我们的老师。

     (钱夙伟)

  反思 最差班级 危害比掌掴大

  每个从小学、初中走过来的家长都有体会,在这一基础教育阶段,越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越是比其他老师更严厉,尤其是对“调皮捣蛋”的小男生,挨班主任老师书本敲头甚至踢上两脚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过去,对于这样的“体罚”,家长非但不会怪罪,反而还会揪住自家的孩子补上几巴掌然后再“押送”到老师面前赔礼认错。但说实话,即便是在过去人们并不在意老师“体罚”学生的年代,像张老师这样在教室里把学生叫上讲台挨个掌掴的情景也是绝无仅有。 

  值得注意的是,挨打学生所在班级,其实是经过两次分班筛选下来的“最差生班级”。 这就更让很多家长感到脸面无光。无论涉事老师怎么挨个上门道歉,态度如何诚恳,家长依然不肯谅解,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家长不能容忍这种由“最差生班级”到老师掌掴学生所带来的“双重羞辱”。这就难怪有家长向学校提出解散“最差生班级”的要求。 

  所以,在笔者看来,对此事的调查和处理,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除了着重对被掌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阴影之外,还应当对学校违规按成绩分班的行为进行纠正和问责。不得不思考的是,是不是因为“最差生班级”的群体效应,才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也导致急于出成绩的老师出现教学方式上的走偏。因此,既要对该校违规分班的行为予以纠正,更要对所有存在类似违规分班行为的学校进行认真筛查,将差生集中在一个班级,既不利于科学施教,更是对基础教育和学生乃至家长的不负责与不尊重,而“最差生班级”所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和留下的心理阴影,也远比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掌掴更暴力,危害也更深远。

  (朱永华)

  建言 师德检验 可以一票否决

  视频流传开来后,网上一片哗然。涉事学校也启动了惩罚程序,停课停职,取消班主任资格,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这位老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逐一登门道歉。到了这里似乎也该画上句号了。因为该处罚的处罚了,该道歉的道歉了。

  但我想说且慢。因为环境不同了,规定不同了,就应该依据新的规定处理这起事件。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要求,中小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这一新规被专家解读为“师德一票否决”。

  何为师德?这是很明确的事情。不是只有向家长索要好处才是师德出了问题,不是只有工作日饮酒才是师德出了问题。师德涉及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看看这位“掌掴38位学生”的老师,是属于工作方法不对,还是属于师德出了问题?

  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谁不想教育出更好的学生?但是教育更好的学生不能使用暴力手段,必要的惩戒是需要的,但不能如此暴力。如果老师只是采用适当的惩戒手段,我们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他的这种惩戒手段是明确禁止的。而且在掌掴学生的时候,他的行为是侮辱性质的,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他一个个用巴掌殴打耳光。不知道在殴打学生的时候,他满足的是什么心理,是不是有满足“变态暴力欲望”的想法?

  轮番掌掴38名学生,这已经不是方式方法不对的问题了,显然是师德出现了问题。既然,教育部已经推行了“师德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不妨让其成为“师德一票否决”的第一人。

  质疑 自身不正 怎能为人师表

  可以理解张老师冲动时的心情,刚从乡下调进城里的中学,教的又是“最差生班级”,自然想以严厉的教学管理摘掉“最差”的帽子,重新树立班级形象。但是,即使有良好的初衷,也绝不能容忍掌掴学生的行为。对学生施以拳脚,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益,有悖教育的本意,严重的还涉嫌违法。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对于教师来说,最坏的事就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学生是顺从的”。显然,掌掴学生,是一种典型的暴力威胁,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学生不躲不闪,一个个“顺从”地接受掌掴,但这样做并不能达到任何教育的目的,只会滋生学生的逆反心理。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兼具权威人格及道德自我的心理形象,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成长。教师的公平公正、正直正气、善良包容等良好的心理行为特征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教师的暴力冲动等不良心理行为品质必有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甚至给学生成年后的人格带来阴影。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以积极正面的人格姿态来影响教育学生,用自身的“美”来孕育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

  据悉,学校已对当事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当事教师也对被掌掴学生逐个上门道歉。但笔者觉得仅此还不够,一是学校必须立即取消“最差生班级”的标签,重新合理分班。义务教育,学生人人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二是学校与家庭对被掌掴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避免造成后续心理伤害。三是学校应以此为教训,加强师德教育。师之不正,何以育人?

  (陆志坚)

  三言两语

  合理的惩罚可以接受,但打脸不行。

  ——兮范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管出发点如何,都需要尊重。

  ——想吃番茄

  智能时代,随时都可以手机拍照、录像,这也是一种监督吧。

  ——双清

  老师只是一份职业,但却是一个格外需要职业道德的职业。

  ——大风

  一次打38个学生,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爱喜

  小时候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尤其是上小学的时候,常有老师打人,不过上中学后慢慢就没有了。

  ——猫粒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