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微言大义
//m.auribault.com 2018-04-25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 更多

观点

  挂职锻炼须身心齐到

  近日,中央组织部聚焦脱贫攻坚,选派了283名干部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我党锻炼培养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干部增长见识、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经历,还可以推动基层建设发展。但是,从以往的经验看,一些挂职干部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挂职锻炼只是到基层“镀金”,走走过场,为提拔重用增加“筹码”,于是出现了“人到心不到力不到”的现象。

  以笔者看,预防挂职干部“人到心不到力不到”现象,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首先,挂职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摆正心态,找准定位,迅速转变角色,不能有“过客”心理;其次,挂职干部要“入乡随俗”,快速融入当地工作,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为群众增收致富出谋划策;第三,要不断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机制,细化考核标准,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监管。

  能够被选拔为挂职干部,干部应该感到荣幸,这不仅表明了组织的信任,同时也是提高才干、学真知、强本领的绝佳机会,所以挂职干部应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在挂职中不断锤炼、成长、进步,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夏柴倩

短评

  即使初衷是好的 也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

  西部某贫困县非要给大山里的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套门面房,这些看似高配的生产资料长期闲置发挥不了作用;东部某地农村旱厕改造强制推广“双瓮式”冲水厕所,冬天一上冻就冲不出水;还有西南某省的一个村子为了完成上级调整种植结构的政策指标,打出了“你敢种我敢铲,坚决消灭苞谷秆”的标语。

  这些惠民政策的初衷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却因不顾客观实际、不尊重群众意愿,简单粗暴地强推,要么把“担子”甩回给了群众,要么给群众带来经济损失,要么挫伤了群众积极性。一些政策落实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搞一刀切,规划“以一知万”,招标一招了之,到最后反而给基层工作平添时间、精力、资金成本,甚至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影响脱贫攻坚总体进程。

  政策再好,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只有尊重群众意愿,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政策实施效果,惠民增收、脱贫攻坚才能事半功倍。反之,不听群众的,靠一纸规划、一个命令、一条标语就想推动工作,再好的政策也会在执行中出现偏差,要么效果打折扣,要么出现反弹反复。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放手发动和使用各级干部,相信他们有因地制宜落实好相关要求的能力,唯有压实任务不捆住手脚,统一思想不僵化思维,才能把好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

  好政策需要用群众语言去宣传,需要因地制宜去落实,更需要跟群众打成一片的好干部去贯彻。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绣花针”,不做“扎人针”。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上级单位不能光想着定指标、压任务,而是要想群众之所想,穿针引线到基层,把好的政策主张有效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齐 健 吉哲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