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穿梭在公园、湖畔、道路间,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夜幕深处,如今,城市生活越来越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便是与跑者为伴。不经意间,我们总能轻易地与一两个跑步爱好者相遇。
当跑步成为一种时尚,围绕这项运动的体育创业畅想也浮生而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同时存在的跑步软件就有140余款,有机构甚至预测,中国的跑步市场将超过300亿元。这其中蕴含的潜在商机,也让跑步成为体育创业众项目中争夺最激烈的领域。
然而,只是把跑步看作一门生意,不仅太过于商业思维,也大大“看扁”了跑步运动之于现代社会的不同意义。
以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的马拉松赛事热来说,不排除一些参与城市外塑形象、追逐热潮的初衷,亦有过赛事应接不周,出笑话引质疑等等的争议。仅仅就承办跑步赛事本身而言,因其对接待地有着全方位的要求和考验,也其实是对城市现代治理能力、应急突变能力的一次测试。即使纽约、东京、柏林这些拥有成熟马拉松赛事承办经验的城市,也未必在每一次赛事中都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出半点差错。恰恰是这样,在赛事承办过程中力图做到尽善尽美的同时,又藉由这面镜子看到城市管理的缺漏,并将这些经验推广到城市生活的日常,大概是长跑不同于其他运动的特殊意义。
当然,跑步更大的意义还得投射到人本身来看。奔跑终归是个人行为,奔跑长度愈是漫长愈求助于个体自身的体能和意志水平。这项公认的孤独运动,为什么会成为一项热门运动,循着五大洲版图一步步走入我们的生活,颇为耐人寻味。
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恐怕在于跑步这项运动几乎没有门槛。只要身体健康,哪怕运动机能不发达的运动挫败者,甩开肩膀、迈出步伐也是可以做到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奔跑的大门就为你敞开了。至于是不是拥有顶级的跑步装备,身体条件、年龄性别、职业差异乃至奔跑的路径,都无法阻止而让你停下脚步。在这个层面上,跑步既是一项平民的运动,也是一项平等的运动。尽管我们各自孤独的奔跑,却无形中分享着共同的权利,享受着共同的公共资源,现代精神无不贯彻其中。
我们所熟知的跑步爱好者有很多,作家村上春树就是其中一位。他曾为跑步著书,描述马拉松跑步身体从疲乏到愉悦,思维从凝滞到专注的享受过程。这项如此个人化的运动能够普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社会自身的发展,不再为果腹充饥所累,我们可以重回到对身体、灵魂的关注,让两者并排行走。
马拉松的开端并不动人,战士为了传达远方胜利的捷报,又为了掩人耳目无法快马报喜,而选择以最原始和磨难的奔跑,当喜讯传至的那刻也疲劳而终。出人意料的是,演变至今,这项艰苦的运动在现代社会找到了于社会、于个人全新定位。
王君平:不为健康“负债”2011-08-01 |
詹 勇:高铁要坚定科学发展既定轨道2011-08-12 |
李 强:消费时代,如何过个好年2013-02-07 |
张 淼:学校体育不能无底线妥协2013-06-03 |
周潜之:婚恋剧热播背后的代际“战争”2013-12-12 |
大众话题:马拉松赛与城市如何“情投意合”2015-01-14 |
马拉松赛与城市如何“情投意合”2015-01-14 |
看台声音:“中国阿甘”的“意外”走红2015-04-26 |
看台声音:“中国阿甘”的“意外”走红2015-04-26 |
“中国阿甘”的“意外”走红2015-04-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