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迎来一波“抢金潮”。“蹿得也太快了,大年初二来看的时候每克还不到300元,现在算上加工费,黄金饰品的价格已经快接近每克320元了。”上海一名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2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
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语焉不详,让美元即刻重挫,带来了全球资本市场大幅动荡的连锁反应。恐慌情绪下,黄金价格在底部“绝地反击”。恰逢中国农历春节期间是传统的黄金消费旺季,几个多头因素一累积,让春节国内黄金售价是1天1涨。这也让散见于民间的中国大妈们再也坐不住。她们全球扫黄金,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好戏。
女性在本能上寻求的安全感,加之在家庭地位中对于财富支配的核心地位,造就了中国大妈横扫黄金时的出手阔绰。这点,和家底殷实与否,倒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如果把购买黄金等同于家庭理财的话,恐怕就有点唱错了中国大妈的“经”。
相比于黄金期货、纸黄金等直接黄金投资,大妈们出手购买的黄金饰品,其市场兑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国人对于传代的贵重物件,不到山穷水尽,并不轻易出货。算上折旧率的话,更遑论在收益上的光鲜亮丽。当然,黄金保值的世俗理念,多少还能起到点心理暗示的作用。但中国大妈终究的热情,还在于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欲望找到了释放的空间。
房子和黄金,都是高价值的商品,本身就有强烈的消费属性。如果延伸出理财和投资意愿的话,则需要放在大环境下来进行多方比较:股市的暴涨暴跌令许多国人对股票交易退避三舍,互联网理财高开低走也挤压出不少人群。相比而言,基金、理财等项目,是不错的投资方式,毕竟能够回避直接投资的高风险,可以让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来替自己完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收益的波澜不惊,让它们很难成为中国大妈的“心头好”。
因此,除了黄金,中国大妈可选择的真不多。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度,和购买黄金时候的豪气干云相比,大妈们在生活开支上面,多是省吃俭用。这其实是正常的消费欲望被强烈压制的景象。在子女教育、健康医疗和住房等诸多领域普遍存在的焦虑感,让大妈们的闲钱主动流向可保值可变现的消费品上,既能以防万一,又可备不时之需,借此完成安全感的回归。如此现象级的消费,更凸显中高端市场供给的不足和提醒。不管对于民生工程,还是理财项目,恐怕皆是如此。
人民日报海外版:郎家军令甲B备受瞩目2009-12-02 |
易艳刚:“大国”之大2010-11-15 |
看台声音:该向俞觉敏致敬2012-02-06 |
声音2012-07-04 |
杨 明:中国体育开始“变脸”2012-07-30 |
文汇报:从黄金抢购潮看内需拉动的未来2013-05-13 |
王石川:人均储蓄3万元背后的沉重2013-09-12 |
王家全:“扫黄”要先拒绝暧昧2014-02-19 |
经济日报:移动支付更需“基础建设”2014-04-23 |
看台七日2014-04-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