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坠井男童聪聪所遭不幸以及连续数天的大营救行动,让整个社会陷入悲伤与反思。原以为事件接下来会导向对事故责任者的追问,但很快,“家属医闹”“要求索赔”等争议性传言则让此事基调猛然发生转折。近几日来,舆情从怜悯变为愤慨,坠井事件以另一种生态继续发酵。
针对外界甚嚣尘上的谣言和批判,昨日上午,坠井男童聪聪的父亲发布一份书面声明,称家属从没提出任何索赔(要求),“除了悲痛只有感谢,拜托各位让逝者安宁,让生者舒心。”结合此前一些媒体的报道,这算是一份官方辟谣。
聪聪不幸坠入一口枯井,却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波澜。“质疑医院延误抢救时间”是医闹,情绪失控和行为过激也等同于医闹,似乎遭受丧孩之痛的所有表征都成了医闹的证据,家属的情绪发泄也只剩下无理取闹这唯一的出口。
可从既定事实来看,聪聪家属的言行举止还不足以被扣上“医闹”这顶帽子。可以说,在谣言的推波助澜下,其严重性被片面放大了。
目前看来,谣言污浊将被逐步澄清,可事件焦点却已被转移,坠井事故真正的症结和矛盾也被搁置。一场争议只是遮蔽了另一场争议,受难者继续受难,真正的责任方却逍遥法外。谣言让悲剧走进了“医闹”的死胡同,最后不过唾沫横飞,止增痛耳。
值得一提的是,“医闹”谣言也折射出一种导向性的歧视,当事人被迫扮演了“刁民”角色——凭持丧孩之痛进行医闹索赔。这套逻辑看起来多么顺理成章,又多么荒诞不经。原本,痛苦并不值得渲染,可一旦陷入一种被嘲讽的境地,其中的悲情色彩就会骤然叠加堆积。在谣言的中伤反衬之下,反思碰了墙壁,悲伤打了死结。
实际上,刨除救援所产生的情感因素影响,家属本来就有权对救援和善后事宜提出质疑,行为本身与医闹无关。动辄夸张性煽动,只会致使医患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从男童坠井事件铺陈开来,人们既需避免废弃枯井的潜在威胁,也拥有对垃圾信息的不知情权。因而,对“吃人枯井”和“医闹造谣”的追问是并行不悖的,如今当事人已出面辟谣,希望此事也能由此逐渐转回至正轨。
张枫逸:对露出原形的郭美美,忘记不如铭记2014-08-05 |
木须虫:该如何告别郭美美2014-08-05 |
木须虫:红会受赠不足也可能反衬慈善进步2014-09-22 |
端午节,给传统节日文化一个现代期许2015-06-21 |
官员“去哪儿了”不能总靠登报寻找2015-08-27 |
张西流:受捐仅2.5%,红会该反躬自省2015-09-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