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放松,不刻意,少了一些程式化,却又能放能收——这是航天员给人留下的新印象,也很像中国航天人队伍乃至中国航天事业带给世界的新印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度过一个热闹的不眠之夜后,爽朗的大漠清晨,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长征火箭拔地而起,在响彻天际的巨响声中,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的神舟飞船准确送入太空轨道。
观看完发射的人们欢欣鼓舞,为发射的精彩所震撼,流露着对自己国家实力的信心。发射指挥大厅内,人们脸上的表情很放松,指挥员的一个个口令声清脆、流畅,听不出一丝紧张。镜头回放到几小时前,两名航天员穿着航天服缓缓走过欢呼的人群,微笑挥手,随意、从容。面对着载人航天总指挥,“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他们的喊声铿锵有力。
放松,不刻意,少了一些程式化,却又能放能收——这是航天员给人留下的新印象,也很像中国航天人队伍乃至中国航天事业带给世界的新印象。发射前,无论是和景海鹏、陈冬的个别交谈,还是看到他们在与中外媒体见面会上的表现,都给我们留下如此鲜明的印象。即便是第一次飞向太空的陈冬,也是抱着“享受失重”的心态,轻松对答。如果说,随着科技实力的提升,航天员由于在太空能够飞得更久、更加有自主性,那么在地面上,他们同样表现出了自信、自如。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更具亲和力的使者。
放松源自信心,信心源自实力。中国航天的“放松感”源自于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的10天前,也就是10月8日,正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的标志性日子。1956年10月8日,由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6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正大踏步地迈向航天强国。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长征系列火箭的首飞,到即将迎来的长征五号大型火箭发射;从嫦娥一号卫星到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飞冲天,到景海鹏三次进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第二十五个年头,六次载人飞行把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逗留太空的时间也从一天延长到三十天……钱学森当年在为学生们悉心讲授《星际航行概论》时,或许不会预料到中国航天会迎来这么快的超越。而对美国、俄罗斯等世界航天强国来说,他们眼中中国航天最厉害的还不是发射了多少颗卫星、去过多少次太空,而是拥有一支年轻的航天人队伍,能让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走得更远。
比实力更强大的,是对梦想的坚持。景海鹏和陈冬在进入太空那一刻的挥手致意,看似轻松的同时,其实正在开始承受失重的困扰。在能够成为“神十一”航天员之前,他们光是为准备这一个任务就已经训练了4000个小时。景海鹏能够三次进入太空,那是因为50岁的他仍然和18年前的自己一样,有着同样的梦想、同样的坚持、同样的认真,就像他说,“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好一名航天员”。
是啊,无论你是谁,平凡或不平凡,当你抬头看到火箭撕破空气,呼啸着穿过苍穹,你会清晰地知道,梦想就是梦想,它总能让你充满力量和执着。而这,也可能就是航天人之所以坚持、甘于奉献的原因所在。
人民日报:让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2014-01-07 |
彭 原:让旅游回归旅游自身2014-04-30 |
华天宇:创新 让中国航空冲上新高度2014-11-17 |
麦 子:赶走雾霾,我们该做什么2016-01-06 |
善用辩证思维处理新闻舆论工作2016-03-30 |
长七轰鸣是中国梦的脚步声2016-06-26 |
【专家谈】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为何强调“...2016-07-04 |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为何强调“文化自信”?2016-07-05 |
国平:中秋夜,圆月映照航天梦2016-09-16 |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2016-10-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