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工人到技能尖子,成长之路这样铺成
“是职业技能竞赛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得到的锻炼和提高,我就没有今天的业务技术和荣誉……”11月20日,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精益智造部工程师陈寅感慨地告诉记者。
江西上高县总打造多功能工人文化宫
近日,江西省劳模、上高县蒙特英矿纤公司职工何友根如是说。据悉,上高县工人文化宫是江西工会最新打造的文化宫之一,除了瑜伽室、歌舞培训厅等娱乐功能,还内设工会工作介绍、劳模事迹展示、职工帮扶中心、三师一室等。
“是职业技能竞赛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得到的锻炼和提高,我就没有今天的业务技术和荣誉……”11月20日,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精益智造部工程师陈寅感慨地告诉记者。经过工会组织推荐,陈寅参加了2019年贵州省第二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并夺得职工组第一名,也由此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获得职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如今,在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活跃着一大批陈寅这样的高技能、创新型工人。他们通过参加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不仅自己成了技能尖子、技术能手,还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型人才。这些参赛者中有技术员、设计员、装配试验工、机修工、锻造工等,大多来自生产一线。
优异成绩的背后,正是贵州省国防工会通过创新不同载体和完善具体措施,打造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生动缩影。
工匠学院平台培养“大师级”工人
“以前只有在开会时才能和这些大师工匠在一起,如今我们成了同学,不但拓宽了眼界,还互相学到了很多有趣的思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航天江南集团特级技师姜涛对记者说。
9月16日,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新时代工匠学院挂牌暨首期工匠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当天,来自该省国防科技工业的75名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这次培训大师云集,不但亲自授课,还现场答疑解惑,一对一实操指导,传授绝技绝活。
让劳模工匠一起上课学习,这一做法赢得了点赞。近年来,随着贵州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该省国防工会加强与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创新推出“工匠学院”学习平台,助推该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企业里很多工人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活,可他们一般很难得到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指点,容易闭门造车,或者吃老本。我们希望能做一个长期运营平台,让这些大师们有一个交流学习的地方,让好的思路、创意和技术开花结果。”贵州省国防工会主席朱小兵告诉记者,这一做法来源于对系统企业内工人师傅们的“痛点”观察。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国防工会依托工匠学院,把培养和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内容,着力培养、锻炼、选拔一批以“贵州工匠”为代表的高技能产业工人。教学中,学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仅要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院还注重工匠技艺传承和技术交流,总结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方法和绝技绝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师带徒构建“老中青”合理梯次队伍
“带徒弟就是毫不藏私,倾囊相授,徒弟肯学肯钻了就学好了。” 7月19日,在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压气机叶片事业部举行的“工匠牵手·师徒结对”仪式上,记者见证了陈斌师傅和徒弟马勇等10对师徒代表结对。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贵州省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陈斌在钳工岗位上一“守”就是28年,将自己锻造为车、铣、刨、磨等技术皆强的能工巧匠,培养人才10余名。这些年来,他带过的徒弟也纷纷挑起大梁,成为企业的骨干。
近年来,贵州省国防工会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努力发挥劳模工匠传精神、帮技能、带队伍作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占比形成合理结构和构建“老中青”合理梯次,加快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军工队伍,为贵州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支撑保障。
朱小兵告诉记者,贵州省国防工会计划用3至5年,推动把师徒结对纳入各单位考核评价体系,把师带徒作为任务考核的量化指标,并与技能评定、晋职晋级等挂钩,与任务考核、评先树优结合起来,力争实现1万人结对目标,努力把师徒结对作为传承绝技绝活的有效措施、知识经验积累转接的重要途径、快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行办法,推动高技能人才“传帮带”取得实效。
截至目前,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共有65家单位组织3100名师徒结对,通过劳模工匠“传帮带”,累计取得创新成果867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271项,培养人才864人。
同时,在贵州省国防工会的努力推进下,劳模创新工作室日渐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大舞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锻造“大国工匠”的“练兵场”。目前全系统已授牌劳模创新工作室(含省级)75家,开展技能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3922场次,3206名职工晋升技术等级。
技能竞赛常态化培育工匠“苗子”
“没有参加这次大赛的机会,我们也不会有这样好的平台。”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安武对记者说。今年他与同事朱道萌参加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两人获教师组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在2019年全国第三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中,贵州选派的8名选手中有三位选手获个人一等奖,三位选手获个人二等奖,两位选手获个人三等奖,创造了大赛开赛以来贵州选手的最好成绩。
近年来,贵州省国防工会紧紧围绕该省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持续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努力培养、打造梯次合理的高端装备制造人才队伍,推动该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制造、精细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各级工会也围绕重大科研生产项目、武器装备型号任务广泛开展了主题劳动竞赛,一批型号产品交付创历史新高。
同时,贵州省国防工会对这些在不同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除给予物质奖励外,还给予晋升职级、职称的机会。
“我们希望在竞赛中发现、培育、选树更多的劳模工匠‘苗子’,推动职工从工人向技师、从技师向工匠、从工匠向劳模的轨迹发展。”朱小兵对记者表示,目前贵州省国防工会采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工会将努力实现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职工学习交流、切磋技艺、拓宽视野、提升水平,创造更多、更好、更适用的平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丰)
“是职业技能竞赛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得到的锻炼和提高,我就没有今天的业务技术和荣誉……”11月20日,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精益智造部工程师陈寅感慨地告诉记者。
近日,江西省劳模、上高县蒙特英矿纤公司职工何友根如是说。据悉,上高县工人文化宫是江西工会最新打造的文化宫之一,除了瑜伽室、歌舞培训厅等娱乐功能,还内设工会工作介绍、劳模事迹展示、职工帮扶中心、三师一室等。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会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哪些影响?“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对于教学的模式、内容都会起到革命性的影响。”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刘正江在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现场表示。
媒体记者、教育条口、育儿老母,三重身份交织在一起,基本上给这个人打上了理解教育政策、了解教育生态、关切教育实践的标签。
不久前,在恭王府博物馆抱厦展厅内举办的“素履——董正贺书法展”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展,这些彰显皇家书法庄重、雍容气质的作品在大众视野里掀起不小的热议。
“我今年86岁了,一生60多年都在央美度过。学校说要给我办展览,我很有荣誉感同时也很有压力,因为我觉得自己画得虽然不少,有些画得还不够好。”昨天,一头银发的著名油画家潘世勋在央美美术馆内谦虚地说道。